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新城新城注册官方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6-17 04:58    文字:【】【】【

  新城新城注册新城官方首页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储量2535亿吨,约占全国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2/3。如何“兴于煤,而不困于煤”,已成为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一道必答题。

  自2021年全国煤炭能源供需紧张以来,鄂尔多斯以一市之力力解全国18个省区市“燃煤”之急。2022年,又与全国25个省区市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前三季度销售煤炭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5左右,鄂尔多斯煤“温暖了千座城、点亮了万家灯”。

  在能源保供中,如何实现资源开发最优、生态环境影响最小?鄂尔多斯通过创新煤矿“三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形成以“矿区生态绿色化、煤矿建设智能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煤矿建设标准体系,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让科技改变生产方式。鄂尔多斯在煤矿智能化领域深耕前行,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在关键技术和装备上创新突破,实现开采环境数字化、采掘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遥控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构建多元化智能煤矿。

  在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成立68名大学生智能化班组、2个大学生智能化区队,不断激发高素质人才广泛参与智能化煤矿建设积极性。在其所属补连塔和上湾煤矿,通过技术升级,原煤生产效率最高实现150吨/工,直接工效最高1170吨/工,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所属的乌兰木伦煤矿,由国家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的矿鸿操作系统首次在煤矿实现设备层操作系统统一。2022年9月,矿鸿工业互联创新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煤矿企业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麻地梁、龙王沟等煤矿,工作人员按下5G一键智能采煤键,实现井下全自动采煤作业,如此场景,正在鄂尔多斯240多座生产煤矿中依次上演。

  目前,鄂尔多斯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规模294万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分别为100%、80%;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0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1处,52处煤矿接入5G网络,13处露天煤矿已应用无人驾驶、无人值守、机器人智能巡检等新技术。

  采煤不见煤的嬗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鄂尔多斯民达煤矿已利用回填区治理成片农田3500余亩,回填复垦区总计绿化面积达1.4万亩,种植苹果、杏树等5万余株,年产生猪1万余头,牛、羊等4000余头只。

  在准能集团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美丽的景色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矿区环境的刻板印象。该企业通过乔灌花草合理搭配、边坡覆盖等手段,对矿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呼包鄂科普观光旅游高地。2021年,准能矿区作为工业旅游点,被纳入了全域旅游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吸引游客100万人次。

  准能集团和民达煤矿不是个例,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56个。其中,20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36个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位居全区第一。

  绿色矿山建设,不是简单的“披绿”,而是既关注地上,也保护地下,通过建立立体式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实现资源持续利用。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炭开采对区内具有供水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地下水层造成较强扰动,极易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鄂尔多斯能源管理部门专门印发《全市煤矿推广保水采煤措施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井工煤矿推广实施充填开采、保水采煤等措施,推进区域煤水协调发展。目前,全市煤炭洗选率90%以上,煤矸石采取井下充填、采空区回注等措施,实现矸石零排放。

  鄂尔多斯着力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煤矿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目前,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167处,连续5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保持在0.008,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积极引进专业团队,鄂尔多斯有效解决当前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水害和冲击地压两大难题,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中煤西安设计院成立水害防治中心和冲击地压防治中心,为灾害治理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鄂尔多斯作为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在强化源头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并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煤炭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由黑变白”,先后引进实施神华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间接液化、汇能煤制气、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伊泰煤制精细化学品等一大批煤炭精深加工、转化增值项目,构筑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实现煤化工产业纵向梯度增值,成为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已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925万吨。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下,鄂尔多斯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持续巩固和提升能源大市地位。

  推动煤基特种燃料战略布局。鄂尔多斯神华煤制油项目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建成的煤间接液化试验示范项目。汇能煤制气项目,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每年转化煤炭55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14.2亿立方米,填补国内外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空白,为实现煤制天然气规模化生产、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及能源转换互补作出积极贡献。依托一系列示范项目成功运行,鄂尔多斯积极开展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示范,全力推进伊泰200万吨煤间接液化及华星、北控煤制气等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煤基燃料技术及产能战略储备能力。

  推动煤基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依托煤化工产业基础,鄂尔多斯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功能化”路线,下大力气推动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特种纤维材料等终端应用产品,打造极具特色的煤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在鄂尔多斯久泰能源集团,以煤为基础原料支撑,已建成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和60万吨煤制聚烯烃。在年产60万吨聚烯烃项目生产车间,一袋袋由黑色煤炭华丽转变的白色聚丙烯产品被机器装置迅速打包进入流水线,源源不断输送至全国各地。每吨原煤几百元左右,转化成甲醇每吨2000元左右,再次转化为烯烃之后,每吨价格还能再上涨三四倍。

  推动产业价值不断向中高端攀升。围绕现代煤化工核心产业链和关键共性技术,鄂尔多斯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机构在关键领域、主要方向和科创资源矩阵合作。

  2022年,清华大学与久泰集团合作建设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在鄂尔多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产业园开工。该项目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是世界首套万吨级以碳氢化合物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产品聚酰亚胺属于特种工程塑料,是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手机制造、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领域,是附加值非常高的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从一块煤到一匹布,从黑到白,从能源到新材料,黑金“白”起来、“绿”起来、“亮”起来。

  追风逐日,“煤海之城”正在悄然改变。鄂尔多斯风光资源丰富,属一类风能资源区和太阳能资源B类丰富区,风能、太阳能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以上。

  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金色沙漠和排列整齐的蓝色光伏发电板交相辉映,形成“金沙、蓝海、绿洲”独特风景线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其中,由国电投建设,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形发电站,成为基地最亮丽景观,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目前,鄂尔多斯在建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5000万千瓦,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0%以上,实现“绿电”惠及千行万业、走进千家万户。

  在实施新能源项目过程中,鄂尔多斯创新新能源开发模式,推行新能源“标准地”建设,实现土地高效开发、集约利用,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开展“新能源+沙漠”“新能源+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露天排土场”等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能源发展新模式。

  位于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的采煤沉陷区,实施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生态治理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光伏+生态治理+草畜”一体化模式,将采煤沉陷区约4万亩土地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在生态修复完成后实施“光伏+”项目,以农牧光互补,实现“一草两用”,增加牧草产量,防风固沙、改善水源涵养,推动优质牧场建设,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百舸争流,争当产业转型“排头兵”。煤炭的副产品氢,已经开始让鄂尔多斯氢能产业在全国崭露头角。《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前,鄂尔多斯制氢能力将达到40万吨,建设加氢站90座;2030年全市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达到2万台,氢燃料重卡替代率达30%,剑指西北氢能产业高地。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在鄂尔多斯投资20亿元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助力鄂尔多斯市打造“北疆绿氢城”。

  作为产煤大市,鄂尔多斯每天有数万辆燃油重卡行驶在道路上,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出重要贡献。但燃油重卡行驶排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沿途容易撒落煤粉,造成道路扬尘污染严重。鄂尔多斯通过“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模式,2022年在全市煤炭主产区建设7处绿色智能陆港,将燃油重卡替换为新能源重卡,同时将传统的散装运输方式转变为集装箱运输,避免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当地已建成东胜区万利陆港、达拉特旗中心陆港,投运各类新能源车辆180余辆,年发运能力700万吨。

  乘势而上,布下绿色转型“先手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交汇点,鄂尔多斯抢抓“双碳”机遇。在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仅用一年时间,鄂尔多斯与远景科技集团携手打造的全球首座零碳产业园区拔地而起,让“零碳”从愿景变成实景,目前园区80%电量由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随着隆基、国鸿、上汽红岩等一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初步形成以远景科技集团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遵循“头部借力”和“链式思维”,“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初现。

  由鄂尔多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高等级院所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院,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应用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工建设,建立碳立方数字系统和方舟能碳管理监测平台,二氧化碳排放计算、管理、交易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果,新能源产业发展破题成势。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能源转型赛道上,鄂尔多斯正深刻把握能源革命内涵和方向,在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部署中积极作为,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