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首页:摩根娱乐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8-16 19:59    文字:【】【】【

  首页:摩根娱乐注册:首页新能源开发及应用方向以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以产业化为目标。团队主要成员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芯工艺、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产业化经验,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聚焦锂离子电池及其上下游的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新型电池体系如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开发及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等方向,团队成员与学术界和产业界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团队负责人实行轮值制度

  团队成员:路密教授;林建平教授;庄树新副教授;张旻澍副教授;李晓丹副教授;文艳芬副教授;高青青博士

  路密教授。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第八批“双百计划”入选者。1998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生产工艺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在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部副部长职务;2006年4月到2008年4月在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5月进入山东滨州学院任教,创建了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任主任;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3月进入厦门理工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任教,先后任专业负责人和系主任。一直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公益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0多项。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包括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失效分析;智能充电、BMS、事故鉴定与预警。

  林建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厦门市高层次人才C类,巴黎中央理工大学(Ecole Centrale Paris)访问学者。2013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从事助理研究员工作,2014年6月进入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技术系工作。

  近年来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在热电材料,新概念材料,仪器与器件设计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4项,出版教材1部,指导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6项。指导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10次。主要授课课程包含《材料性能学》、《封装热管理》、《电子封装可靠性》、《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概念材料;仪器设计与开发

  庄树新,副教授,博士。2012年4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能源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特别是纳米功能材料、电催化剂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了国家863项目“No.2008AA031205高密度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376086模板组装薄膜电极及其电化学特性”;国家973项目“No.2010CB227201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科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JK类项目、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项目10多项课题。已在《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篇。研究方向为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改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的化学电源。

  张旻澍,博士,副教授,第十三批厦门市双百人才。200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2006年11月获得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2010年11月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张博士在香港科大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Microsystems Packaging)从事研究员、项目经理等工作,为华为科技(Huawei)、中兴通讯(ZTE)、艾默生网络能源 (EmersonNetwork Power)等多家知名公司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自2011年7月起,张博士加入厦门理工学院,从事新能源器件、微电子制造和电子产品可靠性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至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12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累积课题经费680万元,2018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表彰。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制造;风光储一体化技术开发;风电叶片的缺陷检测与可靠性分析。

  李晓丹,博士,副教授。2016年获得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厦门理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培养,主要从事低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设计改性及其在新能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横向等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Electrochimica Act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他引次数450+,h因子1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锂/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围绕电池相关的DFT理论计算与机器学习。

  文艳芬,女,副教授、工学博士,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10获中南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2017-2021年期间在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21年7月加入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学院。主要从事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合成、测试和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电极/电解液表界面影响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横向等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Electrochimica Acta》,《Chemsus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

  高青青,博士。2014获北京化工大学学士学位,2019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师从唐本忠院士。2020年6月加入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