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百威注册-百威平台注册【官网】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9-19 13:51    文字:【】【】【

  百威注册-百威平台注册【官网】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从能源长期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资源以及海洋能源资源等。近20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鉴于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各种立法加以保障和支持。2005年2月28日,我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创造了中国法律出台速度最快的纪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实施一年以来,各级政府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了空前关注。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各类投资商、开发商和制造商纷纷涉足该领域,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2007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新政策的出台,更是让可再生能源企业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总体而言,《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以下一些重要法律制度:一是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制度;二是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审批和全额收购制度;三是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四是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和税收、信贷鼓励措施。该法律具有出台速度快、对产业支持率高、影响大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法》总体上是政策框架法,其有效实施有赖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适时出台配套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在一年的实际工作中,可再生能源产业遭遇了细则出台速度过慢、细则难以实施等一系列困难。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用成本仍高于传统能源,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才可望得到推广。目前,我国相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不足,二是政府干预过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是关键性的力量,所需的补贴、激励、税收、低息贷款、加速折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可是,很多官员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开采热情很高,对新能源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具体政策扶持。新能源品种很多,但国内很多单位和企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自主研发上,而是走捷径模仿和抄袭,使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乏力,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主要因为政府部门负责新能源技术开发研究的机构少,专业研发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许多课题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几个项,写几篇论文就交账,研发的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产学研未能紧密结合。在技术开发上,国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研发,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不太愿意或者没有能力看到其远景时,国家应从基础研发的角度加以扶持。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投入太少,如对太阳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及美国的1%,甚至不及印度等国家[1]。在这方面我们起步已经很迟了,需要迎头赶上。日本从1978年开始就不间断地实施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在政府领导下,采取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联合的方式,共同攻关,解决能源开发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随着“新阳光计划”的实施,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多元化初步形成,石油比重从1973年的77%降到51%,天然气比重由2%提高到13%,煤炭占17%,核能占13%,水能占4%,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为2%[2]。日本能源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其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新能源最开始进入的时候,应该由政府加以扶持,然后逐步进入价格降低的过程,产生规模效应。可是,现实中有些政策的制定恐怕更强调其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而采取市场竞争的策略强调开发主体。例如,我国对风电采用通过招标确定的中标价格,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不合理的低价进行投标,从而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目前,我国的风能发电成本大致是每千瓦时0.5~0.6元,而前段时间某项目的竟标价居然报出0.39元。市场竞争导致价格越来越低,最后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萎缩了,谁都不愿意做了。从四期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实践看,中标电价水平都使风电项目亏损[3]。上网电价不能使风电项目盈利,加上对电网企业的激励不足,导致电网企业在收购随机变化的风电同时,“风电越多越麻烦”。为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提供很多“附加服务”,而相关的实施细则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很难鼓励电网企业接受风电的主动性,因此大规模发展风电必然受到制约。为什么德国太阳能发展很快?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和立法的有效激励。相比而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第20条规定“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19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这在实际操作当中很难实现,电网企业、用户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谁都不愿意遵照此规定执行。

  1997年全国人大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1996年国务院曾经批转《国家经贸委、计委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人满意,在一些国家明确鼓励支持的技术和产业方向,某些利益集团的态度是有用的就执行,没用的就拒不执行,而行政部门也只能束手无策。例如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第一个采用沼气热电联产的可再生能源市政工程,将污水处理中的淤泥进行发酵,生产沼气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用于发酵系统保温升温。这一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沼气中的甲烷和臭气污染,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沼气发电厂的并网工作长期无法“合法化”,遭遇到北京电力部门以安全等理由的“为难”,最后使得以后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无人再敢问津这一技术。北京周边有大量的垃圾填埋场,每年产生大量沼气,既污染环境,也不安全。很多企业曾考虑积极参与利用这些资源,但都在并网问题上无法“突破”而止步不前。连并网都难以落实,更何况向电网售电[4]。北京尚且如此,全国可见一斑。其实国家鼓励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是早已写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但是这些对国家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的中央直属企业的业务、人事是垂直领导,中央政府的主管机构和地方政府既管不了他们的业务工作,也决定不了人事任免,说了怕他们生气,告了怕没结果,只能委曲求全。《可再生能源法》与《节能法》等法律、法规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难题,就是缺乏行政执法主体。《环保法》、《水法》、《电力法》等都有自己的执法主体,所以法律执行相对顺利。但主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机构却被一次次削减,执法系统无法完善,机构不健全,节能和新能源利用、开发工作被边缘化了。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力的执法主体,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没有配套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新能源的相关法律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环境不完善,无序竞争加剧成本,好的项目难推广。相关的行业法规和质量标准也很缺乏,政府部门对新能源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没有规范市场和监管,各种打着新能源旗号的项目、产品到处推销,严重影响高、精、尖项目的推广应用。

  传统能源体制所产生的能源生产和管理的弊端,也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负面影响。条块分割的能源管理体制混乱,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多头管理、不合法的垄断经营等屡见不鲜。经贸委、发改委、政府能源办等机构繁多,但是谁负什么责?怎么分工协调?别说百姓不懂、企业不清楚,就连这些部门自己也弄不明白。我国曾在1988年设立过能源部,但在1993被撤销,恢复国家煤炭部、电力部,对能源的管理由集中管理改为分散管理,能源管理的职能被拆分和弱化。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国家发改委下设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下属的能源局是一个局级单位,只有几十名工作人员,他们直接面向企业,每年要负责全国上万个能源项目的制定实施,无论是权力还是人力都不可能在国务院各委部之间以及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之间发挥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作用,而且还有政企不分之嫌。近年来大型国有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接连不断,也与缺乏部级综合能源监管部门有关。正是发改委能源局的“力不从心”,直接导致了政府在能源领域的多头管理。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相关职责分散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电监会、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这种过于分散的能源管理模式突出的问题是管理分散,职能划分不清,特别是缺少战略管理,难以适应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能源自身发展的规律。多头管理的结果是政出多门,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政出多门的结果往往是政府的干预过度。以光伏发电上网价格为例,据笔者调查所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的电价目前采取的是一事一议的方式,需要江苏省物价局出台专门的个案审批意见,同时需要与江苏省电力公司签署购电合同,在没有颁布可行的光伏并网实施办法之前,光伏并网的项目实施往往需要江苏省政府多次出面召集相关部门和涉及单位召开协调会来解决。

  在政府干预不足和政府干预过度的两面夹攻下,结果是一方面能源供应紧张,价格猛涨,大喊赶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利用陷入重重壁垒,难成气候以发挥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陷入“重围”,举步维艰。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事业。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规模小而获益能力低,尚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必须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保护。我国应根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和规划目标、技术类型和特点、应用前景和获利能力,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政府应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优先发展项目,加强科研示范和产业化的衔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技术上基本成熟的产品尽快定型,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组织专业化生产。应增加财政资助和投资力度,要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增加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的财政投资,保证必需的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加速产品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系统开发的过程。

  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如设立新能源部),这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合理布局,也能够有效防止几大垄断性能源公司的恶性竞争和相互打压,缓解能源管理上的政出多门。新能源部与以前的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不同,也与原来的能源部有所区别,应当是一个政企分开的、精干的、从事宏观管理和统筹规划的综合性政府部门,它不直接管理能源企业的生产。其主要职责应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状况进行监管和指导,指导全国能源安全生产,组织能源安全和能源有效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就国外实践来看,不仅像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大国设有国家能源部,就连韩国、意大利等能源小国也都有能源部来统一管理全国的能源。虽然设立能源部看似与我国精简政府机构的方向是相悖的,但是能源的持续安全供应和能源结构调整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事关国家整体利益。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银行要加大信贷规模,制定比常规能源发展更具体的优惠投资政策,加大产业化建设和服务体系的信贷规模,提供长期的低利率贷款。由于市场对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市场风险大,开发周期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往往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融资渠道,所以政府提供优惠的融资政策尤为必要。考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周期较长,应将有关项目的还贷期限适当延长,真正起到贷款扶持的作用。

  除了优惠的贷款外,还可以考虑专项基金的扶持,例如可以设立太阳能产业专项基金。太阳能尤其是光伏发电需要的投资很大,而从事这一产业的主要力量是民营企业,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除采取必要的信贷优惠政策外,还应设立太阳能产业投资基金。目前设立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环境已趋于成熟,如《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合伙企业法》已经开始施行,建议有关部门着手推动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应建立绿色采购制度,该项制度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绿色采购清单引导和培育新能源产品市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采用新能源的产品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在缺少严格监管和违法成本低的条件下,会降低节能或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障碍。这一精神应该在《政府采购法》中有强制性的规定。

  应改革资源定价制度,对新能源再生资源给予必要的经济激励。以往推行新资源之所以困难,同资源产权和定价制度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化石资源低价使降低物耗和采用可再生资源缺少必要的经济激励。因此,在资源价格体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推行节约型经济困难很大。所以应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将环境外部成本纳入价格体系。目前,我国化石资源价格或产品价格中没有包含资源开发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如西电东送工程中,由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煤炭的含硫量较高,燃煤发电排放二氧化硫对当地及区域环境造成污染,但目前的电价形成机制中,还没有将脱硫成本完全纳入电价,特别是老电厂,这样既不利于污染防治,也难以显示地区发展的公平性。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调整,将环境外部性成本纳入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因此,要全面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必须要求《价格法》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并辅以综合性配套措施,特别是要优先制定发展战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才有望取得预期的效果。

  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公共物品的直接投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收费等灵活手段起到优化结构、提高新资源使用的使用比例、补偿外部不经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等作用。强制性手段和经济激励政策相互配合,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提高市场渗透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政策手段。

  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强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比如对风力发电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后,风力发电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继续给予税收优惠。该法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考虑到新能源开发的风险较大,财税立法还可以考虑允许从事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企业在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

  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对电网有绿色电力配额的要求,将极大地调动电网公司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积极性,这种制度又称“绿电配额”。此制度值得借鉴,例如,我国可以从法律上规定电力公司每年必须建设和采购一定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定详细的数量并规定比例。通过强制配额制度,可以逐步调整、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的空间。

  [1]赵玉文.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趋势[J].中国电力,2003(9):63-69.

  目前,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石油资源消耗骤增,2016年石油对外依赖度首超过60%,每年原油进口量约2亿吨,并有继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80%。为了解决能源、环保等方面日益严重的问题,2012年7月国务院根据汽车产业结构现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而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2013年四部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动力,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不限行限购措施。在一系列政策调整下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万辆跃升到2016年半年产量为17.7万辆,更有专家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1950万辆,汽车保有量也将占到5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迅猛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迫使部分传统汽车技术人才进行转型,造成了新能源技术人才之间水平差异拉大。企业不仅需求技术研发、制造人员,更需要销售、维护、保养环节中的技术人才。以杭州为例,其推广新能源汽车已达13600多辆,售后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厂家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相关企业与4S店缺乏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维修人员。目前,杭州有20余家具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个别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授课内容包含了部分新能源技术课程,正是由于职业院校新能源课程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滞后,导致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教育不适应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不能更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加快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进程,已成为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2.1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步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被投放到市场,消费者也更多的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消费。汽车公司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巨大,而且对零配件生产、整车组装、整车检测、营销推广、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也在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后,需要进行不断的维护及故障排除,以维持其良好的行驶状态,这就急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售后人员。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的需要量与现有高职新能源汽车教育发展状态形成鲜明对比,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立远远落后行业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以适应行业需求。2.2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分析。汽车产业主要由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组成,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销售赚取利润,售后服务也是主要的获利渠道,其中售后服务又包含了维修、保养、救援、信息咨询及保险等一系列环节,所有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服务岗位。同时随着售后服务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汽车技术服务岗位被不断的细化,技术服务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符合从业标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从业根本。目前,比亚迪、新大洋、奇瑞等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促进了很多售后服务岗位的产生,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紧缺。目前,各大4s店及汽修企业所能提供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售后岗位有多个,如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2.3开设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应用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而且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而对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加快相关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及实训室的建设进程,以应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问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综合行业特点、产业组成、岗位要求对专业进行定位,围绕学生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要面向生产及售后岗位,从事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营销售后等工作。因此,在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2培养目标。近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致力于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专业建设要紧随行业需求,同时要贴近技术发展趋势,依据技术发展路线及方向,统筹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特点进行专业建设。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维修等技术工作,具备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原理与国际标准,掌握汽车装配、零部件生产过程,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能。学生所学知识涵盖电机驱动及控制、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电池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使学生成为能从事制造生产、营销售后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4.1教学场地布置和教学设施的配备。高职院校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及行业需求为根本,对应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教学要求,建立一体化学习实训基地。学习实训基地具有三大功能区:理论教学区、台架教学区、实车教学区,分别负担起理论教学、入门检测训练及企业实际检测训练。学生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向系统、传统系统、刹车系统、充电机等。学习实训基地要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实训基地可以容纳5个小组开展学习实训,每小组成员可为5到8个人,可以容纳30到40名学生同时学习。实训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一套、新能源汽车实训台5台、诊断仪5套、实训汽车5台、举升机5台及相关充电系统5套等。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走校企结合的产学研之路,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嫁接。4.2师资及学材的配备。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发展,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配备2名实训指导教师。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同模块需求,统筹可以利用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源,依托主机厂售后人员培训基地,推行校企产学合作与顶岗实习,对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等级等方法,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根据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对软、硬件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编排或引进教学内容,选择配套教学参考书以及与实训室相匹配的企业技术资料,以保证新专业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4.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开发。(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专业岗位群课程设置要涵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机械制图、车辆组装与检测、车辆电器模块构造与维修、动力电池维护与保养、电动汽车电机构造与检修、混动车辆构造与原理、纯电动汽车电力控制系统检修等。(2)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含三方面:整车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维护检修。三个方面囊括整个汽车产业链,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就业范围,同时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3)学习领域地制定按照新能源汽车专业生产、销售、检修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汇总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完成学习领域内容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充分分析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检测、维修等相关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让学生经过学习后,能顺利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培养。2)学习领域的组成。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构建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核心课程有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储能装置与管理系统检修、电动汽车电子电力辅助系统检修、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及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3)单元情景设计。学习领域及内容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将教授内容与真实工作相结合,设置案例、项目和任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产生,构建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对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壮大。

  [1]宫玉斌.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17,(5):35-36.

  [2]郑毅,欧咏梅.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6,06.

  [3]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

  [4]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75.

  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或条例,从法律上保证可再生能源(RE)的发展,这是中美两国共同作法,也是两国共同的特点。事实证明这是十分必要的。举例来说,美国所以能在风能、太阳能方面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并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上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一个重要原因是RE技术的发展很久以来就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技术和保护。如早在1978年美国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中就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按可避免成本购买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这一政策为RE发电技术与化石燃料发电技术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到1992年,在能源政策法中,进一步对RE发展提出了要求,即要求到2010年RE提供的能量应比1988年增加75%;同时规定对RE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投资税额减免,并授权能源部资助RE的示范和商业化项目。;d!JE

  1995的中国政府颁布了首部电力法,明确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原电力部还出台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管理规定。无疑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RE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zU[Ee

  中国的特点是:注重政策的宏观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述,它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有多种选择。缺点是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合的实施细则(例如就政策如何支持,怎样鼓励,支持到什么程度,鼓励维持到什么时候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否则这些条文和要求将无法变为现实。UO_

  美国的特点是:即有宏观性的论述,又有具体政策的规定,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即是一例。因而这些政策看起来明确具体、界限清楚、要求严格。EDGP

  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另一特点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紧密配合,既有联邦政府全国性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又有各地区和州政府的特殊、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如根据联邦政府的能源政策法的精神,有些州政府又制定了系统效益收费制和可再生能源设备通行权等适用本地区的政策和规定。这样,上下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力的政策体系。E:$

  美国政策的第三个特点是及时审视,随时调整。即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或制定新的政策,这一特点在其他几类政策上亦有体现。如为了适应目前电力工业资产重组和反管制改革所带米的影响和变化,有些地区及时地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额制(RenewableProtfolioStandard)的政策规定等。}w

  尽管经济激励政策多种多样,但从中美两国使用的频率和广泛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jI1q8

  这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美国则使用不多。一般而言,补贴有三种形式:G

  一是投资补贴,即对投资者进行补贴,如中国政府对地方小水电建设的投资即属于此类。美国过去对风力发电投资者曾实行过15%投资补贴,但现在已停止使用。对投资者进行补贴的优点是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缺点是这种补贴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无关,不能起到刺激更新技术、降低成本的作用。5o2TZ

  第二种是产出补贴,即根据RE设备的产品产时进行补贴。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补贴政策。这种补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美国加州目前正在实施的一种激励措施(即对RE产生的电力给予0.6一1.0/kwh的补贴)~`

  第三种是对消费者(即用户)进行补贴。这是中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刺激措施。除了在推广太阳能设备、微型风力发电设备中广泛采用外.在农村户用沼气池,高效率柴灶和其他生物质能技术试点示范也曾广泛采用。美国加州对购买PV系统的用户也采取了类似的鼓励措施。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刺激消费,达到扩大市场需求的效果,反过来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大,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实践证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就RE而言,只有当消费市场足够人时,才可能达到目的,而足够大的消费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仅仅靠补贴则是难以实现的。]dEsbQ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阶段补贴政策毕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中美两国(特别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和水平,同该项政策的作用则是不可低估的。然而,从总结经验角度来看,补贴政策的实施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n)

  补贴资金来源问题。根据美国和西欧的经验。一是通过系统效益收费来筹;另一个是征收化石燃料税,中国主要由政府财政支付;而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有限。需要补贴支援的事业很多,所以依赖政府财政的支持不是长久之计。^OB[j

  补贴策略问题,即应给谁予以补贴和以什么样的的运行机制进行补贴,如果对用户进行补贴,正如前述,不一定能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如选择投资者给予补贴,并采取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机制,则可能取得既扩大生产规模,又能降低成本的双重目的。rb

  这是中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应用最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减免形成固定资产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税)等。从理沦上说,减兔税收不需要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一部分中央或地方的收入;而且,目前RE产业规模小,不会构成对全国税收平衡的影响,因而易于实施。只是由于大多数税种不进入生产成本(关税例外),只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实际上对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制造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没有直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一旦这种优惠政策取消企业便生存不下去的原因所在。如美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销售。税收减兔政策取消后,其销售量从1980年的1746000m一下降到1990年1026000m,生产企业减少了近200家,又加世界闻名LUZ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也面临着联帮政府和州政府税收优惠取消后破产的威胁。B

  另一种税收政策为强制性税收政策。如对城市垃圾和畜禽场排放的污水等物质。实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等即属此类。各国的实践证明,这类政策,尤其是高标准,高强度的收费政策,不仅能起到鼓励开发利用这类资源的作用,还能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因而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刺激措施.m8Nf

  应指出的是,税收减兔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的商业化,因而应对什么企业减免和减免税收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经济的和技术的目的).则是实施这一政策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cG?0

  由于RE产品成本一般高于常规能源产品,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对RE价格实行优惠的政策。在美国能源政策法中规定公用电力公司必须以避免成本收购RE电量,同时美国的一些州还作出按净用量收费的办法。这些实际上都是电价优惠的措施,在中国,原电力部也就风力发电上网电价制定了较优惠的政策。$

  但是实际上,两国所制定的政策的法律效力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方面美国的电价优惠政策覆盖了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国仅限于风力发电;另一方面美国的规定是由联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而签发的,而中国的规定尚属部委一级批准实施的计划,而且未经过国务院和人大委员会的审议批准。:tn

  理论分析和实践都已证明,价格优惠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只要应用得当,可以起到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的作用。其关键性的问题有两个:y

  一个是差价补贴的资金来源问题。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通常的办法是:政府、电力公司和用户共同承担;或全部由用户承担,如通过电费加价来筹集资金。现阶段由于RE产业规模小,补贴资金需求量小,这种做法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办法。zq%EN

  另一个是价格优惠对象的选择标点其涵意与前述补贴政策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复。r,.0

  低息(或贴息)贷款可以减轻企业还本期利息的负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缺点是政府需要筹集的一定的资金以支持贴息或减息的补贴,贷款数量越大,贴息量越大,需要筹集的资金也越多。因此,资金供应状况是影响这一政策持续进行的关键性因素。目前美国已没有这类的贷款政策,中国的实施规模也很小,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y

  为了提高贴息贷款的经济效益,关键性的问题与提高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完全相,即要正确地选择贷款对象和实施科学的贷款程序。:V3ml

  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中美两国共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s2B3

  (1)资金投入强度相差悬殊。以九五(1990-1995)为例,中国政府用于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经费不足1.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政府投入RH研究和开发项目却高达14.56亿美元。两者的差距不言而喻。尽管中美两国经济基础不同,实力不在一个档次上,不能简单地直接相比较,但是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及研究开发的实际需要和实际上已得到的支持来看,政府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5j%T

  (2)在RE的研究开发方向,中国只有一个积极性,即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地方和工业界基本还没有介人或介人甚少: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实际投入RE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则屈指可数。美国不仅有联邦政府的投入,还有工业界、企业家和个人的投贤,一些州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开发项目和计划。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整体上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规模的风电场。太阳能热发电站和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依然对其研究和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提出并实施了一批新的规模宏大的开发计划,这不是偶然的,这跟该国宏伟的社会经济目标、环境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研究、开发的巨大作用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关系1

  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开拓方面显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和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但是从RE技术商业化发展的需要来说,这些努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市场运行机制的探索上更显得不足。因为愈来愈多的实践证明,在阻碍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运行机制是一个比技术问题和经济成本更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技术来说,目前RE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障碍几乎都可以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而加以解决,经济成本问题也将随着运行机制的改善而得到改善,而机制问题由于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更加广泛而复杂的因素而难以解决,因此,市场开拓是中美两国尤其是中国今后应予加强和改善的方面。6cqL`

  ©清洁能源技术论坛--论坛讨论主要围绕清洁能源技术、位为专业技术论坛。0qxJs

  综合上述可以得到这样几个认识,即:中美两国为了推动RE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尽其所能,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法律、市场和研究开发的政策和措施,大大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这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从两国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现实需要来说,RE技术还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这样就需要两国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应在总结过去国内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补充、修改、完善己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措施,研究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措施。为此目的,结合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愿为中国政府提供以下建议。供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参考:bvJ

  2.1加强立法,从法律上和政策上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一条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目前中间的电力法和节能法都己肯定RE的战略地位,在明了政府热情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立即根据法律上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要进一步明确各地RE发展的合理的比例。明确亨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亨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

  2.2全面推行还本付息加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1994年,电力部以部发94(461)号文件形式向全国各大电网,省、市、区供电部门发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提出电网必须就近收购风电场的电量,其上网电价按生产成本加还本利息和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超出电网平均电价的部分,采取均摊方式,由全网共同负担。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一规定也有其不足之处,即没有定义全网的范围,由此在如何承担风电差价问题容易产生争论。建议将这规定修改和完善后,上报国务院,进一步明确风电上网电价高出电网平均价格的部分,由区域性电网厅覆盖的地区的电力用户承担,并将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扩人到其他类似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如沼气发电稻壳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的并网问题,均应按此原则办理。.WiK

  (1)目前国家己对蔗渣和沼气发电等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实行为期5年内免交所得税的政策,建议对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非电利用技术也实行类似的政策。%97qdG

  (2)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征收增值税后的上网电价将更高,以风力发电为例。通常将超过0.7元/kwh,这是电网难以接受的,另外,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消耗燃料,没有进项税或进项税少,增值税不能抵扣或抵扣很少。因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值税实际征收额远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按全国统一的增值税率(17%〕征收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与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的公平竞争。建议实行与小水电一样的增值税税率,即6.0%。Z9^6

  (3)制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含其他优惠政策)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享受优惠政策后应达到的目标。2O

  2.4增加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加速RE技术的进步和国产化。在这方面,美同等先进国家已先行一步,注入了数1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经费。中国RE技术基础薄,国产化能力低。要大模地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某些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国产化是不可缺少的。结合中同的条件和需要,建议设立以下扶持政策:G~K

  (1)增加RE技术攻关和国产化资金,其财政拨款应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倍增加;~9`M

  (3)设立专用于RE技术的信贷资金,其中贴息贷款应在目前每年用于农村能源利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贷款1.2亿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5T[;{Z

  (4)凡利用国产设备兴建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可以优先得到国家政策银行的优惠贷款或贴息的支持;p

  (5)凡使用国产可再生能源设备或零部件的企可免征或形成固定资产税,以降低国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造价,扩大市场销路,促进国产化。DI&Kp

  西方发达国家将新能源汽车放在了汽车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汽车发展的一次创新,同时也会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便利。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优越的政策或条件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同时,也提高了这些国家汽车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利用丰富的技术资源来发展国家的新能源技术并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动系统,使国家拥有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这大大地提高了这些国家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使得新能源汽车销往世界各国。日本非常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也提高了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一些环保的商品。在美国,自2009年就开始对能源部进行资金补偿,这大大地降低新能源制造的压力。到了2010年,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汽车产业的地位不断地提升,美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在规划中指出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汽车来发展同时,将充电式的动力汽车作为汽车发展的又一重点,这将大大提高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美国对零部件的生产部门及研发企业了一些优惠政策。在德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德国也逐渐地发展起新能源汽车,同时,德国对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视,并制定出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来保证新能源汽车在有利的条件下发展。为了使新能源汽车更好地发展下去,德国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智力支持。韩国新能源汽车相比于其他的亚洲国家,是第一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同时,韩国的民众对这一新型的汽车表示非常的热爱并大力购买此汽车。为保证新能源汽车能够在韩国站稳脚,韩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稳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2008年,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挥其保护环境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中加入低碳的举措,这大大提高了韩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中的存在感。韩国汽车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韩国汽车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增长。

  自1980年起,我国就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在了解过程中我国研制出生物柴油,这种油是利用那些不能使用的食品油进行生产的。在1988年我国生产出了CNG汽车,并在四川调查使用情况,四川相关公司逐步改进CNG汽车在发展中的不足,并成立了专门的服务站。国家不断的发放资金来帮助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同时,石油的勘测与一些高等大学进行了合作,一起来研究相关的内容,这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一些高等学校都纷纷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环境影响,我国西气东输省市天然气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天然气汽车的集中地带。燃气汽车示范城市CNG、LNG和LPG燃气汽车保有量为607984辆。其中,出租车有196676辆,占在用燃气汽车总保有量的32.3%;公交车有93881辆,占在用燃气汽车总保有量的15.4%。目前,我国在用燃气汽车总保有量的41%,集中在四川省。我国燃气汽车生产企业超过60家。我国天然气汽车年产量(含底盘)达15万辆,整车超过6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汽车将达到300万辆,成为重要的天然气汽车市场。LNG公交客车和重型货车已在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区进行推广应用。目前,LNG汽车保有量为3000辆,加气站超过100座。2015年5月,武汉首次投放20辆纯电动汽车,车型为比亚迪E6,该车充满电需要90min,充满电可行驶300km。在市场规模方面,新能源汽车就是将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采用新型的发动部件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新型的汽车需要的技术是非常高超的。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将改变我国燃油等污染。天然气汽车的不断发展,使得它的地位不断的上升,得到了消费者的支持。我国是全球天然气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天然气汽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主要分为CNG汽车和LNG汽车2大类,CNG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活领域的,它的构成不复杂且需要的费用也少,而LNG与CNG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它的使用期较长,用途也非常的多。

  3.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地向前发展,直到2019年,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国,在世界上位于销量的前列。相比于前几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与销量不断地增长,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几乎都被卖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地扩大并走向了国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产品高端和高性能体验感不够。国内目前缺少标志性产品,没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外观等方面无法吸引到消费者。核心技术仍缺少重大突破,结合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没有完全被释放出来,在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相比于那些发达国家是落后的,在制造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还不能完全的依靠我国自己,其中的一些零部件我国没有能力制作出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国内充电设施及其短缺,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导致电网改造成本上升,以及停车位紧张,严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次,后续维护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因之一,传统汽车4S店很少有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能力,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力。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以及政策扶持也是原因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甲醇汽车、二甲酸汽车、乙醇汽车为内燃机驱动,由于能源的运输问题,只适合特定区域进行发展。以储能电池技术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突破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等理想新能源汽车都可能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从节能环保和多样化这2个方面考虑。节能环保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衷,在此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技术也在逐步突破发展。理想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3.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现在的传统汽车在汽车市场的地位已经下降。然而有些汽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重型车辆行业柴油汽车,传统内燃机技术或替代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在开始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降低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或排放的问题是发展中期应该考虑的;纯电动汽车或燃料汽车等理想新能源汽车是长期发展目标,尤其是现在资源非常丰富还是环保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现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了可以替代燃料汽车的能源,但是,随着现在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找更多的可替代能源,这样就可以更加的接近国际市场的发展水平,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纯电汽车的技术问题,所以,不能列入近期的发展方案。纵观全局,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生产力是核心技术,在探索核心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政府应该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加大补贴;新能源汽车将渐渐地代替传统汽车,最后占据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将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对汽车以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会对中国的环境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相应的技术成本等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路线,把政策完善,就会打造出比较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社会环境。

  现在我国资源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是因为现在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过度的开采资源或能源造成的。所以,在如今只有研发新能源的汽车,才能解决上面的问题,而且这也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初级规模,相信用不了几年,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大面积的使用,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1(29):71-81.

  [3]马春梅,刘昭晖,赵莉华.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J].生态经济,2011(11):34-36.

  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电力系统还信誓旦旦地宣称“拉闸限电已成为历史”。当时那些政府部门到处鼓励用电的举动如今看来已经颇为可笑。

  “拉闸限电”,一个久违的词汇,如今高频率地出现在媒体之上。“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人们不禁有如此疑问,我们的政府对此在做些什么?

  “电荒”的出现,不仅与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有关,更与电力行业自身体制的问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造成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源结构失衡,火电所占比例过大,煤荒加剧了电力紧张。目前中国火力装机占总量的75%(美国火电占51%)。中国煤炭产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铁路运力有限,煤炭和运力瓶颈双双制约着电煤供应。

  “拿现在顶在热点尖儿上的钢铁和电力进行比较,二者截然不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胡大源教授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分析道:“钢铁早就市场化了,它自身供求的波动也很大,但这种反应是很快的。如果有这种市场需求,会很及时地反映给生产方。”

  与之相反的是,电力还处于垄断时代,事先比较难预测其需求量,只有到了真正短缺的时候,这种供求矛盾才会显现出来。

  胡教授认为,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制度上的问题。这种改革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打破这种行业垄断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高能耗的部门例如冶金、水泥、化工等产业的增长有过热的趋势;能源需求估计不足,前两年出现的电力的相对过剩,而现在却是电量总体的不足;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汽车产业和房地产的发展刺激了能耗的增长;电和煤还没有形成连动的价格机制,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电力行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使得在能源问题凸现的时候,直接导致了煤炭市场告急。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一位研究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相比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能源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就显得有些薄弱。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对未来的局面有一个超前性的预测,但是对于短缺的石油资源,国家却很难做出有效的国内规划。这是由中国石油资源先天不足造成的,而中国目前需要2亿5000万吨石油,这是国内生产所远远不能满足的。”石油大学(北京校区)陈大恩教授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两年前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油气资源的匮乏对将来国家战略安全将会造成极大的隐忧。

  自2002年4月起,国土资源部陆续遴选出一批最有前景的石油勘探靶区,以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大型骨干综合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部级油气资源数据库,努力促进油气资源找矿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在中国国家煤炭大会上,芝加哥大学能源系博士凯瑞.布劳德建议中国政府:“建议当经济发展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西方的经验来看,能源需求的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另外要发展新技术、寻找新能源,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6月24日,发改委能源局表示,根据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与政策,政府鼓励外商参与从天然气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天然气发电站、大中城市燃气等项目的建设与经营,对外开放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天然气产业链。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陈大恩教授认为,能源危机的解决之道一方面是国家继续积极地对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另一方面,要提高开采效率,使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更高的水平。对于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这样已经开采多年的油田,可以运用注水开采等新的手段来提高它们的出油率,尽管这样会提高石油生产的成本。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5月24日表示,中国核电站预计到2005年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他说,目前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70万千瓦,共有6座核电站,11台核电机组。2003年,中国核电发电量达到4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8%。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的核电要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占全国装机容量的4%。届时,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新增2800万千瓦,比现在增加320%。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有明显的增长,到2020年,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对进口的依存也将大大升高。

  高世宪表示,如果再不节能,那么未来中国的战略安全将会受到能源匮乏的巨大威胁。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主席、总理对资源节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社会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增强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部署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部门几乎同时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评价》、石油储备等重大行动。

  前不久,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对外界表示,“国家能源发展中长期的总体规划和煤、电、石油、储备、走出去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我们都已经做完。”

  据悉,能源局出台了五大措施,来规避石油短缺的风险。一是组织探明国内石油储量,以三大公司增加投入为动力,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二是通过替代燃料和提高燃油经济型标准,来减少工业和民用机动车的耗油量;三是以三大公司为主,开发天然气资源,力争在五年内产量翻两番;四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五是规范市场建设。

  随着传感器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数据的获取日益便利,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研究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特征知识。Wang等[1]提出了用户日常驾驶模式模型,且为了实现低成本下的充电负荷波动最小,构建了双级优化模型确定最优充电策略。Pearre等[2]为了获取用户需求,研究了全种类新能源汽车的平均行驶距离,从而设计出用户喜爱的新能源汽车。胡海清等[3]利用客户购买行为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在不同电商模式下的网络营销策略。詹丽华[4]结合用户行为情景和用户素养分析了用户行为特征。本文基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用户相关数据集,分析总结筛选出对于体验用户的建议,并且通过聚类算法获取了用户的出行兴趣点,从而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实现汽车产品的精准营销。

  汽车用户产品群体特征是指从多源数据中获取的对汽车产品用户的消费行为有所影响的群体属性。基于大数据情形下的汽车产品用户群体特征分析,是对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信息的分析。在汽车这种高度复杂的产业中,将会产生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超大数据量,涉及场景和系统复杂,数据的清洗、转化、融合是一项重要挑战。汽车用户产品群体特征是指从多源数据中获取的对汽车产品用户的消费行为有所影响的群体属性。其中,多源数据是指某一品牌或某款特定车型投入市场后得到的大规模用户数据。汽车产品用户群体特征具体表现为用户基本属性、驾驶习惯属性、充电习惯属性、社交偏好属性、用户关注点属性、消费习惯属性。标签是对信息的抽象化表示,可以是任何文字或符号,体现一定的群体性和事物特性[5]。同时,标签系统的构建需遵循MECE(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Exhaustive)原则[6]。本文将标签分为静标签和动标签。静态属性标签指用户的基本属性,可以通过静态标签算法对数据列标签索引,获取信息并生产新标签。动态属性标签根据数据类型:数字型信息、文本型信息、网页信息等,采用不同算法进行标签。然后构建用户画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数据中隐藏的相关关系,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一步[7]。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优化方案、精准营销等,为汽车产业的各阶段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车辆+用户”的大量行为数据,提升数据清洗和数据转化的效率,取得系列购车用户属性,并对购买者与未购买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用户群体,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原始数据包括用户的消费习惯特征和驾驶习惯特征等。以五菱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数据为例,进行购买行为分析,数据集包括5070位五菱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相关数据,包含100178条用车数据和89102条问卷数据。具体分析流程如下。首先结合用车数据和问卷数据,计算用户标签;然后选择相关性高或业务需求高的标签作为特征,进行用户分群;再分析人群特征,总结筛选体验用户的建议。故提取和匹配13大用户特征,首先进行特征相关度分析[8],如图1所示。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度越高,取值范围为[-1,1];正相关表示标签取值越大,用户购买车辆的可能性越大。负相关表示标签取值越小,用户购买车辆的可能性越小。对于数值型变量(如总里程),正相关表示总里程越大,用户越可能购车;而对于类别型变量,正负值与赋值方法有关。根据特征相关系分析可知,相关度高的标签包括总里程、每日最大单次里程、总充电次数、充电位置、燃油车价格、车系、共同居住人数等。相关度低的标签:燃油车数量、家庭年收入、用户职业、车辆日启动次数。然后利用上述的13大特征,对已购车和未购车人群分别进行聚类,可以区分出5类特征差异明显的人群:已购车用户两类:高学历高收人群(15人,44%),经济适用年轻人(19人,56%);未购车用户三类:高需求中等收入家庭(110人,23%)、低需求中等收入家庭(189人,40%)、低需求年轻人(174人,37%),聚类结果如图2所示。对已购和未购人群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结果中可以发现以下结论:对于已购车用户群体:第一类用户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属于中低年龄、高学历、已婚一个孩子家庭。该用户群体的用车需求不高,日均行驶里程35km左右,平均5天充一次电,对充电频率要求不高,但是对充电便利性要求高,因此他们以单位充电为主,其中大约53%的用户有多个充电点。对于第一类已购人群具体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第二类已购车用户群体是经济适用年轻人:毕业不久本科生,未婚居多。他们的经济基础较低,但用车需求偏高,日均行驶里程42km左右,平均3天充一次电,他们对公共充电桩接受度高或单位可解决充电问题,以单位、城市公共充电桩为主,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对于未购车人群,主要分为三类:高需求中等收入家庭(潜在用户)类、低需求中等收入家庭类、低需求年轻人类。第一类是高需求中等收入家庭(潜在用户)类:30-40岁已婚人群,用车需求极高,要求充电方便,但学历偏低,收入一般,家庭负担重,消费保守。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第二类属于低需求中等收入家庭类:未购车已婚人群与购车已婚人群(高学历高收入)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家庭经济基础,那些能负担得起15万以上的燃油车的用户群体更易转化成新能源用户,主要是因为这个用户群体经济基础较好。这类用户群体用车需求不高且买车的意愿较高,看重品质,对充电便利性要求高,但是也可能由于充电不够方便而放弃购车。第三类为低需求年轻群体类,这类用户群体主要特征为出行需求不高,且主要出行路线为公司和居住地,收入普遍较低,同时可能会面临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更加减弱了他们的出行需求意愿。通过上述对五菱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析,可为精准营销提供以下几条建议:第一,从学历/收入、年龄/婚姻、出行需求等方面筛选体验用户,本科以上学历,家庭燃油车车价15万以上,如果充电条件便利,容易转化。第二,家庭燃油车车价在5-15万左右,30-40岁的已婚人群,目前转化率较低,但其用车需求高,有充电条件,后续可以考虑针对此类人群制定有效转化方案。第三,家庭燃油车车价在15万以下甚至无车的用户,优先给本科/专科的20-30岁人群发放体验,当单次出行距离大于16km时更容易转化。

  用户行为轨迹特征提取和预测是汽车用户画像出行特征模块的核心技术。目前的网联汽车车载信号传输设备通常采集每5s-10s的位置信号,在5G时代可以采集时间间隔更短、更精确、更详实的(包含语义地址)位置信息,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某用户出行轨迹示例如图6所示:提取五菱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一个月行车数据为例,进行用户出行行为分析,兴趣点位置聚类(7类)和时空聚类(8类)结果分别如图7、图8所示。并将时空聚类(8个)在百度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图9所示。将时空聚类后的兴趣点进行编号,构建出时间序列,使用Prefixspan算法进行频繁模式挖掘,设置支持度参数为0.2,即该月出现6次以上的出行模式,得到频繁模式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结果易知兴趣点[0]和[6]分别为单位地址和家庭住址,1、2、3、5、7为用户频繁模式的频繁节点。Prefixspan算法是一种基于前缀投影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广泛应用于序列频繁子模式研究,对于汽车用户出行模式的挖掘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然而用户出行轨迹当前位置的转移可能和此前多个兴趣点有关,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使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9]。通过上述提取用户的出行数据进行兴趣点位置聚类和空间聚类并进行可视化显示,可以确定用户出行的兴趣点为单位地址和家庭地址,即表明五菱新能源汽车用户购买该汽车主要用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往返。在确定用户出行兴趣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挖掘用户出行模式所提出的Prefixspan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五菱新能源汽车的精准营销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是指除常规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由于新能源本身具有分布广、清洁高效等特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2011年到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步阶段,2016年到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量居世界首位。为了实现发展计划,中国政府出台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进一步刺激潜在的市场规模。但是,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存在购买成本较高,汽车的耐用性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到2020年汽车价格才会降低20%左右。[1]为了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府除了加强对购车者的补助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补充,以刺激企业创新技术,降低汽车购买成本,以真正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2]

  第一,政策环境分析。其一,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优惠。保时捷作为进口豪华汽车,其价格首先会受到中国关税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中国进口整车关税也经历了数次下调,使得进口车辆更具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除了必须缴纳一定关税外,新型能源汽车还需要缴纳消费税、增值税。但是,随着中国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针对进口的混合动力型汽车优惠也正在筹建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也将会得到政策庇护,这对于保时捷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具有积极作用[2];其二,汽车限购政策助推新能源车发展提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也促使城市变得更加拥堵。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对城市私家车进行限购是很好的政策。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八个城市采取了限购措施,并对限购政策采取了不同的细则。例如:上海市则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免费专用牌照的优惠措施,并且在上牌费用上给予优惠。这些优惠措施必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第二,社会环境分析。其一,人口基数庞大且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3年,中国共有13.6亿人口,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这就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保有10辆汽车。这一水平与全球每100人拥有17辆汽车的水平相比较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也会逐渐提升,而且很多家庭不会满足于一辆私家车,会需要多辆私家车。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其二,消费观念转变带来需求结构升级。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对于很多汽车购买者来说,汽车不仅仅只是代步工具,已经成了财富地位的象征。在中国消费者的理念中,使用丰田、本田等汽车会感觉很没面子,而一般中产阶级大多使用这两种汽车。而购买保时捷、兰博基尼这种车型,即使感觉负担沉重也乐于购买,因为购买者心里希望自己被定义为成功人士,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财富,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第三,技术环境分析。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发展,主要还是由于动力问题得到解决。当前电动汽车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要动力源,该电池具有稳定性安全性、价格低廉性等特征,能够使电动汽车可以大规模生产,使电动车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第一,基于绿色环保的营销理念创新。其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便捷性,搜集新型能源汽车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评价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可以给消费者汽车模型,并及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以便作出更好调整;其二,应当注重多元化营销。保时捷在进行营销中应当采用多种手段,为消费者打造汽车娱乐、汽车文化等售后服务,并在营销过程中突出新能源汽车绿色理念,为消费者传递最时尚信息。第二,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组织创新。在进行营销组织建设方面,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应当组建网络直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网络直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网络直通台,让消费者了解汽车各个部位,并让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车型。与此同时,保时捷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大力营销新能源汽车。第三,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细分车型。目前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只有三种款型,三种款型明显不利于中国市场的营销,必须增加款型。保时捷可以增加紧凑型豪华车。随着中国女性收入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自己购车,而女性消费者乐于购买新款紧凑型汽车,保时捷公司可以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积极开发适于女性驾驶的豪华车。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能源开发的历史,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每一重大进步都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每一次飞跃,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驱动力。然而,人类文明成果的迅速积累在带给人们生活享受的同时,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打破了能源本身固有的更新周期和自然物质生产的自我修复周期,使不可再生能源日渐枯竭;而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大量的废弃物质的排放则远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类本身的可控范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失衡。面对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严峻态势,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催生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文明是人类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准则,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来表现的科学的、自觉的文明形态,其本质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能源安全先行来保障。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源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和高效地使用,以保障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的供应、需求、价格、运输、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概括起来就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能源安全是事关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战略性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是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可谓是“地大物博”。但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能源又相对较少,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能源消耗来实现的,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能源的角色逐渐从经济发展的引擎变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的敞口式能源消费,导致我国能源需求增速过快,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源约束问题更加凸显,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3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的6亿吨标准煤急剧增长到2012年的36亿吨标准煤,2013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接近22.8%,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能源消费大国。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猛增加,能源供给压力持续加大,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此外,2011年我国汽车生产量达1827万辆,平均年增长200万辆,2011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达9356万辆,平均年增长1032万辆。这对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的需求量将会达到28.88~38.80亿吨标准煤,届时原煤缺口约为3.21~11.74亿吨。巨大的能源缺口或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罪魁祸首”。

  我国的能源短缺并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化石能源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动力,但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根据开采量与探明储量的比较,按1950年的开采量,我国煤炭可供开采3816年;按2000年的开采量,可供开采88年;按2011年的开采量,我国33年后将无煤可挖。从2009年起,我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2012年进口2.7亿吨,2013年进口3.3亿吨。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石油短缺最为严重。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2.39亿吨,出口303万吨,国内产量2.03亿吨,对外依赖度为53.8%。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赖程度已超过50%这一警戒线。由于石油具有战略性地位,可以说,能源问题就是石油问题,能源安全就是石油安全。而且,我国超过60%的进口原油来自政治局势动荡不定的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国家,使我国石油资源供给的安全性面临挑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使用比例最高的能源消费大国,这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密不可分。长期以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7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变。加之能源利用技术相对落后,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屏障遭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全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年GNP的1%~2%,其潜在损失有可能在4%以上。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201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85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6.9%,人均排放达6.5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占世界的70%。近两年雾霾天气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污染之重堪称历史和世界之最。PM2.5“爆表”引起人们的担忧,这样的生存环境已经超过了人们可以容忍的极限。雾霾天气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却可以理解为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的无序开发与使用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法律与制度规制是国际上解决能源问题的惯例。我国目前调整能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由《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构成。由于能源基本法的缺位,使单行法缺乏统筹协调指导,弱化了法律体系的整体效果。而且,有些单行法中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脱离现实,致使无法有效地制裁和打击在能源开发、使用、执法以及监管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煤炭法》对各种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致使一些人铤而走险违法违规开采小煤矿,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