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首页〈天聚娱乐平台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18 22:19    文字:【】【】【

  首页〈天聚娱乐平台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各国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科技界和各级政府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领域基本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球深部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括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这些产业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均体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快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在美国奥巴马的经济复兴计划中,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重振美国经济,拉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德国等国家对以云计算和移动宽带为突破口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完善和提升国家发展战略,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能够制定出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和行业垄断性的国家标准,掌握一批专利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规划未来经济蓝图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着眼未来探索中国强国之路的重要途径。未来世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构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保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应明确其总体目标、分期规划,从现实产业基础和战略需要出发,把握好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当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也要体现经济进程的特点,尽量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协调。目前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看,我认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D2020),把新能源主要概括为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煤气层等。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构成为主,而新能源在能源总体供给和需求结构中占的比重很低。传统能源构成主要以油气资源、煤炭、电力等为主,新能源开发进程缓慢。从供求关系和能源消耗现状分析,能源供求规模增长过快,人均能耗增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要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必须发展新能源,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建立绿色、低碳、合理的能源消费体系,以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以外的所有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核能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对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能源资源成本低,但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新能源发电由于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与输电不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经验不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新能源的发展在技术、经济、市场、管理体制、政策、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新能源发电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或者说有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不确定性给新能源发电投资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的投资损失。

  新资源的分散性、不稳定性和利用的高成本性,严重影响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发展。这些关于资源、技术、经济、管理、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能源发电项目和传统发电项目相比,面临着更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环境,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由此带来新能源发电的风险,主要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新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特征,发电技术相对不成熟,正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尚不能被人们大规模利用的资源。

  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但我国风电单机容量偏小,发电能力差;陆地风电的开发和海上风电大型机组的自主研发技术比较落后;风电并网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建设智能电网以期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及解决风电上网技术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尽管少数高端设备国内可以生产,但质量差距还很大,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不到20%;太阳能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只是示范阶段,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地热发电技术基本成熟,我国中温地热发电技术领域没有显著的应用进步,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新能源资源丰富,资源成本低,但是开发成本高,发电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发电只有靠政府补贴获得盈利,而补贴政策的不稳定性,支持补贴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存在,新能源在经济上不具备竞争力。

  生物质能发电原料成本增长快,导致2012年生物质发电全面亏损;风力发电由于上网电量不能保证,弃风严重,使风电企业利润下降。太阳能热发电投资大,不具备推广条件;潮汐和地热发电投资大,成本高。水电投资不确定性大,移民、补偿等因素有很大不确定性,风险也较大。

  从成本角度,相对常规能源,新能源产业发电成本高,如风电发电成本约为0.5元/度,太阳能发电成本约0.8元~1元/度,而火电发电成本仅有0.25元/度。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在成本上不具优势。

  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主要的经济风险在于发电量不能保证,政府补贴不能按时到位,及政府的补贴政策缺乏稳定性。

  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提升,新能源主流能源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能源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的市场成长能力。但是要掌握好发展节奏,发展过快也会带来风险。如“三北”地区,火电装机相对较大,电力供给较为充分,而经济社会电力需求严重不足,并且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冬季风能较好,而冬季又有热电厂供暖刚性要求。

  新能源发电的主要上游企业是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我国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新能源发电设备供应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设备价格都不断下降,这对于发电投资商是有利的,因此上游设备供应风险较低;对于生物质发电存在原料供应问题,原料存在生产分散、运输不便、成本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因此生物质发电原料风险较高。对于核电,我国铀矿资源比较丰富,预测资源量超过200万吨,但探明程度较低,铀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随着我国进口铀资源的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加大,未来铀资源缺口将会更大,进口数量的剧增和进口渠道的拓宽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新能源发电主要是下游电网接纳风险,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新能源发电的比例受到限制,同时也受到电网优化调度的影响。以电力需求环境来看,未来能够给行业带来最大风险的是电网行业,新能源发电是否有足够的配套送出电网是一个制约性的问题,除了技术风险问题外,电网企业是否有动力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新能源发展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电网企业已经进行电网配套建设,并能够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时建设、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为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电力送出提供必要的网络条件。但我国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改进电网规划,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的情况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我国薄弱的电网结构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障碍,绝大部分的电网无法承担不稳定电源上网带来的冲击。昂贵的电网接入系统,在新能源建设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尽管我国的相关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国家和省级电网发展规划。但是电网规划和建设的速度远不及新能源装机发展的速度,因此,存在着发电设备运行小时数低,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是新能源发电的主要风险。

  由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市场进入难度也因此提高,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环保、移民等问题。

  从经济角度上讲,核能发电也是合算的,与常规燃科、特别是燃煤发电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核电成本比煤电低10%~25%。由于核电的风险较大,一些国家的公众强烈反对核电发展,迫使一些国家放弃核电。

  新能源发电第一位的特性是补贴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经济性差,发电上网价格不具有竞争力,需要巨额补贴。为了促进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与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有几十项,这些政策的出台,是新能源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降低新能源的风险。

  补贴政策成为新能源发电发展的关键,补贴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和稳定直接决定了新能源发电能否可持续发展。并且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是否能落实到位,仍然存在着一定风险。

  对于核电,国际社会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福岛核危机事故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核能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危机发生后,各国对于核能安全和核能产业的发展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以日、德为代表的“弃核派”和以中、美为代表的“核改派”两大阵营。沿海核电已经重启,给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快便能显现出来。但是,沿海核电和内陆核电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内陆核电对安全条件要求更高,对水资源需求更多。在技术条件尚不太过关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内陆核电并将对我国核电行业的长期发展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新能源发电受资源条件的影响,总体来说,我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厂址选择受限制,适宜开发的优质资源有限,且新能源资源密度低,厂址的选择存在风险,受资源条件、地质条件、场址稳定性、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地质灾害、气候变化、洪涝、飓风、雪灾、干旱、地震、风暴潮、海啸等,将会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电量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管理方法,管理能力,责任心等原因导致的组织安排,人力资源,协调沟通等造成的风险。新能源开发规划不科学、盲目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电源布局不合理等组织管理问题带来一定风险。

  尽管新能源发电存在着诸多风险,发展新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能源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挥优势,率先布置。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优势原则。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降低风险,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长处。

  二是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最重要原则之一,尽管国家政策补贴和支持,不同新能源的经济性有很大差异,加快完善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国策,是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履行国际承诺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十年内,大力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能源的趋势。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

  新能源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政策、市场、经济、竞争、资源等多个因素影响,发展新能源应综合权衡各种类影响因素。发展新能源不应盲目追风,要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挥优势,有序发展。

  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势在必行,在未来电源结构中将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要把握合适的步伐和节奏。

  [1]杨为,高研,徐宁舟,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分析[J].电工电气,2009(4).

  [2]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等.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地球学报,2010(5).

  [3]邱志斌,黄刚,黄霞.浅谈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向导,2010(23).

  [4] 李峻峰,王斯成.2011中国光伏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5]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我国新能源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2.

  [6]张伟波,潘宇超,崔志强,等.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探析[J].中国能源,2012(4).

  [7]吕志盛,闫立伟,罗艾青,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J].华东电力,2012(2).

  [8]张运州,白建华,程路,等.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路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产业投资逐年增加,其所占比重在各行业中也逐步上升。(1)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目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1至11月份我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全年水电发电量预计将突破7000亿千瓦时大关。三峡水电站实现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也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取得了巨大成功,行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产业总体提升。(2)新能源产业投资逐年增加。据《世界能源展望2010》预计,2010年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投资将达570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逐渐加大。财政部公布,2012年预拨山西、内蒙古、吉林省等20个省市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金合共85.98亿元人民币,当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分别占58.5亿元,7.23亿元及20.23亿元。(3)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的目标,明确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56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约四分之一的装机容量位于中国。中国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公司主导着可再生能源行业。世界最大的15家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中,有9家是中国企业,占市场的30%;世界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市场的26.7%。中国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201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但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相关政策不完善和人才短缺。(1)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新能源高昂的开发价格使新能源还无法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4元/千瓦时,上网电价约4~5元/千瓦时,是常规电价的8~10倍;常规电每千瓦装机平均成本是4000元,而风电每千安瓦的平均成本是9000元至10000元”。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政府负担过重。(2)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我国新能源难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由于新能源能源技术开发极为复杂,涉及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资源评价、材料、配发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而我国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非常有限,技术瓶颈已经十分明显。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上,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严重障碍。(3)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不够。我国目前存在重视投资而忽略市场的现象,相关政策跟不上产业发展。在2012年加强应用—长三角分布式能源与沿江生态建设论坛上,财政部正抓紧与各部门协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整体补贴的盘子、价格等细节。国家出手救助光伏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仍未有具体的出台时间,项目批复仍存在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个上网的项目都要经过发改委批复,这是一个瓶颈。(4)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现在,我国新能源人才开发体系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不好必将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才建设滞后,信息统计不完善。第二,人才总数不足,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人才严重流失。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会制约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但其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1)控制成本,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应从设计源头做起,对设计方案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零星物资实行严格的限额领用制度;对采购的生产物资实行资建档分类,确立比价制度。另外,中国目前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十分突出。如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关键部件和核心工艺技术严重依赖于进口,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应尽快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2)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我国现已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和政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其中部级的规划中存有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千瓦,而事实上,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目标也将实现;二是在资源评价和设备制造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全球的新能源现状,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力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3)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尤为重要。其一,应加强相关的服务性组织的建设,以拓宽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二,我国应建立新能源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其三,我国教育系统应设置新能源专业,培养基础性人才,提高我国新能源人才的总量,做好我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其四,提高新能源人才的待遇水平,减少人才的流失。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特别是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有价值性的研究对策。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10)

  [2]曹钦,陈通,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

  [3]郭四代,杜念,霜陈刚,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制约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导刊.2012(8)

  [4]刘珂.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5):106

  新世纪迎来了经济、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对保护生态环境均给予极大的注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类面临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等危机情况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后提出的一种关于环境、生存与发展的新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统筹考虑人类长远发展的观点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我国力倡“科学发展观”,并写入了十七大报告。同时,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并于1994年正式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我国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已将节能性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和逐步实施。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的重要体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能源和环境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既要注意节约能源,又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这也是党中央早就提出的要求。强调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推动力,经济发展有赖于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源短缺肯定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绝大多数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已被视为增加能源投入的新途径。1973年的世界性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严重打击。此后,世界各发达国家已深刻地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由于建筑能耗巨大,许多国家都把节能性建筑作为一个国策,一方面从建筑立法和节能技术上予以保证,另一方面从经济政策上加以引导,使节能性建筑不断完善,从而达到理想的节能目标,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据估算,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2000年全国建筑能耗已达约2亿吨标准煤。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建筑能耗已达约3亿吨标准煤。建筑能耗的年平均增长率己达5.84%左右,大大超过了2.4%的能源增长率。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看,煤炭和水力的资源总量虽比较丰富,可是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口平均计算,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至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更少了。为了子孙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能源资源,我们现在就必须节能,同时必须开发和利用新的资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在日益增加。现在,在城市发展中优先要考虑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可是生产发展与人口增加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工业污染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和浪费能源,造成许许多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燃烧煤炭为主的建筑采暖用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它排放出的大量有害物质,使空气质量不断恶化,被污染的空气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二氧化硫等物质产生的酸雨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为自己和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注意生态平衡,贯彻节约用地和节能节材的方针,重视废弃物的综合合理利用,从开发性治理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研究开发与环境治理更加协调,更符合环保要求。

  目前社会已经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于是逐渐开始调整人事管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调整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调整人事管理的目的和任命,突破旧有的模式。这种新型应用程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势头,但它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进一步推动自身的能力提升。在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的基础上,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管理创新方式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创新。在企业环境上进行改善,满足不同层次的员工对企业的各种需求,听取相应的意见,调动好员工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持续长远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1.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中,其面临着当前知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了较大挑战。因为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企业要想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必然需要重点围绕企业自身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优化提升,这也就必然涉及到了人才的竞争,这种激烈的人才竞争必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变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科学技术变革发展,这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必然会对于很多方面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而言,更是需要确保相关企业员工及时掌握新技术,有效适应新的时展要求。当然,在企业人才招聘方面也需要围绕着科学技术变革方向进行有目的地招聘,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持力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无论是竞争强度的增加还是科学技术的变革,都必然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所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想满足相关要求,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表现出较强的人性化特点,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参与度,以留住人才以及吸引人才为着眼点,致力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可以在新形势下发挥出更强的能效,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其次,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需要表现出更强的职业化特点,这也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更高要求,应该充分研究市场发展规律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进而才能够较好实现对于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有效制定,确保其可以为企业发展服务,符合当前知识经济时展要求,使得自身管理机制也能够更为系统和理性,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在出现较多的问题和偏差。

  最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应该具备典型的资本化特点,这种资本化特点主要就是指知识资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人才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重要的资本看待,尤其是在技术人才方面,更是需要充分提高重视程度,以此为核心提升竞争力,促使技术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有必要积极借鉴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便于为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中,为了更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然需要重点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下功夫,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实效性,有助于留住企业人才,这也是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基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其往往需要首先明确企业文化主题和核心内容,比如当前很多企业通过“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较为理想的氛围,进而促使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如此也就可以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企业员工更加愿意留在企业,并且可以明显提升自身工作积极性。当然,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能够将企业发展潜力和战略发展目标融人其中,如此同样可以较好促使企业员工意识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增强其对于企业的认同,并且也能够明确自身工作发展方向,将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有效协调,更好体现自身价值。

  在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中,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关理念进行不断创新调整,确保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更强的时代适应性,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理想的理念支持。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中,人才资源观是比较核心的重要内容,需要确保各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人才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而更加重视自身工作,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投入更高的资源,加大人才投资力度,不论是在人才引入还是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都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从企业未来发展定位上来看,应该重点围绕着知识型企业进行努力,确保自身能够具备充足的人才储备,避免人才方面因为相关因素限制,而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当然,这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仅仅是对于人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而言需要转变,更是需要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重要价值,如此才能够在企业整体发展中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而言,收入分配制度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同样也是企业员工相对比较关注的内容,应该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点。针对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当今市场经济规律以及知识经济时展下的新要求,了解企业员工对于该方面的需求,尽量体现较强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降低企业员工在该方面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缺陷问题。结合这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收入分配制度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业绩以及道德素质等,都需要充分考虑,进而才能够明确升职加薪的结果,确保其符合企业员工的自身预期,以此留住员工,并且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相应绩效考核机制也就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状况以及业务发展需求恰当设置权重,进而也就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员工的内部良性竞争,并且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将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最终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知识经济时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培训环节,促使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具备更强的时展适应性,促使各个企业员工都能够在培训工作后表现出更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有效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基于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需要首先从培训内容和目标入手进行恰当设置,确保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能够具备更强的实效性,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创新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企业未来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类型的需求,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明确培训内容,实现自身工作的有效转变。此外,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还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促使企业员工意识到企业的重视,做好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也需要进行充分关注,营造适宜的工作氛围。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分工,往往都会设立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企业应该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或者出于培训员工的目的实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流动。知识型员工通常对工作内容具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更加追求自己工作内容的意义以及挑战性,假如使其长期处于重复性的劳动中必然会使他们感觉枯燥无味,工作积极性降低。对于这种状况,企业可以让员工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工作调换。这有助于帮助员工熟悉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业务,为企业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比如日本索尼公司就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公司内部会公开公司具体部门的空缺职位,并且允许公司员工应聘到本公司的其他职能部门中去,员工工作岗位的调换不需要经过原本部门主管的批准,整个过程都是保密的。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公司内部优秀人才的流失。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在知识经济时展下面临着更多新的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限制因素。基于此,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着眼于各个环节和要点进行不断创新优化,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人员以及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符合新时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快速发展营造较为理想的人才条件。

  [1]刘哲.知识经济时代我企业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定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54-55.

  [2]原志红,王建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角色定位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88-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