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浩博娱乐-网址是多少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2-31 22:36    文字:【】【】【

  浩博娱乐-网址是多少氢是一种具有多重优势的绿色能源,包括可用性广泛、低碳排放、灵活高效、应用多元化的特点。氢的能量密度大,热值远高于化石燃料。氢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多领域。氢能产业涉及制氢、储氢、运输、应用及加氢多个环节。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不少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减排政策,提出了「零排放」、「碳达峰」及「碳中和」等目标。通过限制化石燃料的消耗、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措施,优化能源结构,最大化能源利用率。中国于2020年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能源发展战略一部分。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驱动因素的重要选择。

  日本是最早推动氢能发展的国家之一,自2014年发布《能源基本计划》以来,日本就将氢能定位为核心二次能源。韩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的《氢经济发展路线图》中,氢能产业亦被列为三大战略投资领域之一。欧盟于2020年7月发布《欧盟氢能源战略》,计划到2050年将氢能在欧洲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13%至14%。美国于2021年6月宣布「氢能源地球计划」,提出在10年内实现绿氢成本大幅降低的目标。就中东地区而言,摩洛哥、阿曼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部分国家已发布国家氢能战略,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低碳氢及建立氢能出口产业。

  中国自本世纪初开始探索氢能。2019年氢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发布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为氢能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同时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能量密度高、燃烧性能好、几乎零污染等优势,氢能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

  中国行业生产规模庞大、可再生能源丰富,拥有高可得性且充足的制氢资源,彰显出未来推广氢能的巨大潜力。市场上可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类型包括灰氢、蓝氢及绿氢。

  1、灰氢指由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煤等)或工业副产生产的氢气。基于中国以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灰氢在中国的产量相对较高。由于生产成本低及技术成熟的优势,灰氢为目前中国最常见的氢气(约占总数的97%)。于2022年,化石燃料(约78%)为生产氢气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副产(约19%)。此外,由于灰氢无法完全实现无碳生产,中国政府鼓励绿色制氢转型。

  2、蓝氢指由化石燃料结合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生产的氢气。CCUS技术可以在整个氢气生产过程中实现低碳或零碳排放,但其仍依赖于化石燃料作为原料。同时,目前CCUS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3、绿氢指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通过电解水生产的氢气,无碳排放。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灰氢及蓝氢,这限制绿氢的大规模应用。目前,中国的绿氢大部分是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生产,如内蒙古、河北省等。在内蒙古及其他西北部地区,利用当地无法接入电网的冗余风能及太阳能生产的大量氢气在当地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展望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下降的推动下,预计绿氢在中国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发展潜力巨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设定到2025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目标为100,000至200,000吨/年。

  中國氫氣零售價取決於多項因素,如區域能源結構及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及配送成本。同時,市場上所售氫氣一般無法追溯至製氫來源及類型。因此,氫氣的平均零售價不能根據氫氣的類型區分。隨著氫能產業的產業化,以及氫氣生產、儲存及運輸技術的進步,中國氫氣的平均零售價預期由2022年的現行價格人民幣40至70元/kg(未扣除補貼)下降至2025年至2030年的人民幣30元/kg以下,進一步下降至2050年的人民幣10元/kg以下。

  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三种:气态、液态及固态。氢气可以通过高压压缩以液态氢储存,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储存方式,具有填充及排放快、容器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液态氢储存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固态氢储存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中国已看到固态氢储存在分布式发电中的试点应用。随着储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相储氢及高压储氢等方法将在未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根据储存方法的不同,氢气可以以气态、液态及固态形式进行运输。通过长途拖车及长距离配送的管道运输气态氢是目前氢气运输的主要方法。由于管道运输具有输氢量大、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是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氢气的理想选择,但建设管道的一次性投资巨大。液态氢可以通过液态氢罐进行运输。液态氢的储存及运输可以提高氢气运输效率及每个加氢站的供应能力。固态氢应由轻质储氢材料(如镁基材料)制成的低压、高密度的固体储氢罐储存及运输,然而此方式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的有力举措推动下,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燃烧性能好、几乎零污染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流选择之一。从技术层面看,氢能的生产、运输、储存及应用技术将进一步创新与升级,促进氢能的商业应用及成本降低。从下游应用来看,行业场景是目前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展望未来,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氢能于交通领域的应用,这也是目前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

  氢燃料电池系统是一种通过不燃烧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的发电设备。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而言,氢燃料电池系统是其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关系到性能、安全及稳定。

  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包括:1)氢燃料电池电堆;2)气体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及氢气循环泵);3)其他辅助系统。其中氢燃料电池电堆是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氧化还原化学发电的装置。氢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燃料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电池由双极板及膜电极组成。氢燃料电池电堆对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综合性能及成本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自2018年至2022年,得益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按出货量计的市场规模由74.2 兆瓦飙升至716.6 兆瓦,复合年增长率为76.3%。同期,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按出货价值计的市场规模由人民币579.1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433.1百万元。自2021年起,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建立,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迎来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预期该产业对氢燃料电池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将推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增长。此外,在能量密度及运行寿命方面持续实现技术突破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多样化驱动下,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将保持快速增长,将由2023年的1,966.3兆瓦增至2027年的30,342.1兆瓦,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8.2%。于2030年前,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将激增至100,229.8兆瓦,自2028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6.5%。按出货价值计,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人民币3,401.6百万元增至2027年的人民币24,880.5百万元及2030年的人民币66,151.7百万元。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已掌握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已有能力对其进行开发及国产化。自2018年至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按出货量计的市场规模由58.7兆瓦飙升至602.8兆瓦,复合年增长率为79.0%。于同期,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按出货价值计的市场规模由人民币721.6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893.4百万元。在不久的将来,受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及其他新兴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所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出货量预期于2027年将达致25,027.0兆瓦及于2030年将达致83,367.2兆瓦,自2023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99.2%,及自2028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46.3%。按出货价值计,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人民币6,199.5百万元增至2027年的人民币45,048.6百万元及2030年的人民币116,714.1百万元。

  氢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包括运输应用和固定式应用。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的终端客户通常包括巴士公司、物流及运输公司、港口、工厂、矿山及铁路公司等。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总体上是标准化的,可应用于大多数不同品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大多数情况下,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无法直接应用于有轨电车及船舶等其他交通应用场景,因为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即使是应用于有轨电车的氢燃料电池产品,也往往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布局,以满足不同制造商的需求。在固定式应用场景领域,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总体上是标准化的,用于备用电源应用。对于其他容量相对较大的固定式应用产品(如固定电站、氢储能项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制造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迄今为止,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推动下,运输应用几乎占据了氢燃料电池市场的全部份额。由于市场不成熟,氢燃料电池的固定式应用在过去几年中没有在中国商业运营中实施。随着氢能受到政府和市场的日益重视,基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固定电源示范项目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开展。2027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输应用和固定式应用按出货量计的市场规模将增加至约22,967.8兆瓦及2,059.2兆瓦,自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7.1%及134.4%。到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输应用和固定式应用按出货量计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70,016.2兆瓦及13,351.0兆瓦,分别占整体市场规模的84.0%及16.0%。

  氢燃料电池的运输应用领域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有轨电车及船舶,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为最广泛的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i)公交车、物流车、物料搬运车辆、自卸车及重型卡车等商用车;(ii)重型运输车辆、叉车、水泥搅拌车及应急车辆等工程车;及(iii)轿车及SUV等乘用车。在产业补贴和国家扶持政策等措施的激励下,商用车已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的主流应用场景。自2018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由58.7兆瓦增至588.9兆瓦,复合年增长率为78.0%。于2022年,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约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数的97.7%。氢燃料电池在船舶、有轨电车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示范或初步商业化阶段。展望未来,随着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产业规模效应的增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得到进一步推广,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的持续增长。预期中国汽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增至22,124.4兆瓦,于2030年增至65,826.0兆瓦,2023年至2027年及2028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5.7%和40.8%,助力该行业快速发展。

  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是一种以氢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轨道车辆。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具有噪音低、污染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017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推出中国首列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2022年10月,全球首辆氢动力胶轮数字轨道电车在上海下线,这也将是中国首条氢动力中等运量的有轨电车线路。此次交付的首批五辆中等运量氢动力胶轮数字轨道电车将投入临港T2线,推动绿色公共交通网及绿色城市建设。随着氢能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佛山和上海等地方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氢能的广泛应用,因此该支持将会推动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在中国的应用。此外,部分中国公司已中标海外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项目,这也表明全球对有轨电车等氢燃料电池运输应用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氢燃料电池可用作船舶的主要电源,以满足境内、境外及远洋航线对高性能绿色船舶的市场需求,氢燃料电池的这一具体应用亦得到技术突破和有利政策的推动。氢燃料电池船舶具有不产生温室气体、维护成本低、行驶里程长、燃料补给方便等优点。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全球很多国家或地区在氢燃料电池船舶领域率先启动。在中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过去几年对民用船舶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研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游艇和部分军用船舶。目前,一系列支持政策已经出台,为氢燃料电池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探索氢燃料电池在船舶上的应用。此外,示范城市群已陆续发布相关氢能发展规划。例如,于2022年8月,辽宁省发布了《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制定了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船舶的保有量达到50艘以上,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船舶的保有量达到1,500艘以上的目标。2022年5月,中国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开工建造,其亦为中国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这些船舶示范项目的实施有望为随后在中国广泛推广氢燃料电池船舶提供宝贵经验。未来,氢燃料电池将进一步渗透到船舶领域。

  氢燃料电池主要用于固定应用场景中的备用电站及固定式电站。氢燃料电池于21世纪首次应用于固定应用场景,目前的渗透率仍然相对较低。在于固定应用场景中,柴油发电机是主要的替代选择。氢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反应迅速及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同时,由于氢气生产的来源广泛,氢气可以通过还原醇及天然气,或通过电解水与可再生能源提供给固定应用场景中的燃料电池。在固定应用场景中,氢燃料电池已经取代柴油发电机,在降低气味、噪音、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方面,彰显出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医疗及公共事业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已开始将氢燃料电池应用于数据中心作为备用电源。例如,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公司已在其运营中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包括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美国亦为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部署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国家,拥有超过550兆瓦的世界最大的累计装机容量。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龙头企业对氢燃料电池的布局已于2022年开始。随着世界日益数字化,数据中心正成为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组织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为220-320TWh2或全球最终用电需求的约0.9-1.3%。数据中心及数据传输网络约占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1%。因此,随着全球数据中心减碳的进展,氢燃料电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固定式电站具有模块化性能强、场景适应性好、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可作为主电网的补充,亦可建于偏远地区进行独立发电。目前,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产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于2021年,全球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新增总装机容量超过300兆瓦,固定式发电用氢燃料电池新增出货量约为50千台。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及氢燃料电池成本的逐步降低,预计未来固定式电源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发电站主要集中于北美、日本及韩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氢燃料电池于固定式应用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推动氢燃料电池于固定式发电领域的应用。例如,于2022年颁布《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置,在小区、园区、矿区、港口等区域推广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截至2021年,我国尚无实质性的大型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建设或试运行阶段。于2022年以来,中国约有10个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站项目投入运营或启动。于2022年7月,中国首个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省六安市投入运行。于2022年8月,在陕西省榆林市,配备640千瓦氢能系统的零碳分布式智能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榆林项目通过对太阳能、电能及氢能的协调利用,实现零碳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实用化、规模化示范应用。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置产量将达到20,000台╱ 年。作为一项应用于固定式应用场景的新兴技术,氢能存储是通过利用电能和氢能的交换而发展起来的,其可通过电解水产生氢,然后通过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从而存储不同来源的电力,以实现能源的分配、优化和整合。氢能存储可以帮助构建热、电和氢能联合供应的微电网系统,有效解决能源消耗和存储问题。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及可持续的储能技术,氢能存储具有(包括但不限于)高能量密度、低运行和维护成本、无污染以及与环境的良好兼容性等优点。因此,氢能储存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固定电源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政府亦已颁布鼓励政策以支持氢能储存的发展。2021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需要探索氢能储存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部分地方政府还推出相关政策支持氢能储存技术。举例而言,2022年8月发布的《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以及2022年10月发布的《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适时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的示范应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与氢储能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

  早在2018年,由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很多原材料依赖进口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规模小,氢燃料电池电堆价格相对较高。然而,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制造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的价格水平逐年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人民币7,800元/KW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约人民币2,000元/KW,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8.8%。随着政府对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持,技术的突破以及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氢燃料电池电堆将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预计到2027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平均价格将降至约人民币820元/KW,并于2030年降至约人民币660元/KW。

  氢燃料电池电堆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成本比例较高。因此,氢燃料电池电堆的价格对整体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影响十分显著,从2018年的人民币12,300元/KW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人民币4,800元/KW,复合年增长率为-21.0%。在技术突破及规模化生产的推动作用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预计在2027年下降至人民币1,800元/KW,在2030年下降至人民币1,400元/KW。随着材料技术及制造工艺的进步,核心部件的本地化及规模经济的显现,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成本于未来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受成本下降的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将进一步促进其于不同场景下的广泛应用。例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从当前的初始发展阶段转变为高速增长阶段,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于未来,预期氢燃料汽车于成本、性能及驾驶体验等方面将更具竞争力。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其他(如供气子系统、氢气循环系统、直流- 直流转换器、热管理系统、传感器等),其中氢燃料电池电堆约占2022年电池系统总材料成本的58.0%。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包括膜电极、双极板及其他。2022年,构成膜电极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约占电堆总材料成本的63.0%。双极板约占材料成本的29.7%。其他(装配部件,如框架及垫圈等)约占氢燃料电池电堆总材料成本的7.3%。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综合成本预计在未来将继续下降,主要是由于上游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更广泛应用的推动。

  氢燃料电池电堆是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电池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他氢燃料电池设备的综合性能。近年来,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发展迅速,氢燃料电池电堆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部分领先自主品牌已在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实现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推动更多氢燃料电池相关部件的国产化。中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堆与国外先进产品在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且在膜电极、双极板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在双极板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石墨双极板已实现国产化,其中柔性模压石墨双极板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属双极板实现小批量生产,但其耐久性和可靠性还待后续研究突破,这对氢燃料电池电堆在乘用车以及更多元化场景的应用至关重要。在BOP(电厂辅助设施)分部,国内的小功率、高速、无油空气压缩机也已进入小规模自主生产阶段。随着关键材料物理性能的提高,各组件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将得到显著提高,将进一步促进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综合寿命。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引进技术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随着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他氢燃料电池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技术的改进和量产能力的提高可以进一步降低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产品的成本。

  随着政府出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政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补充氢,使整个驾驶过程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其在零排放、高有效载荷、长行驶里程及快速燃料补充等方面的优势,将与电动汽车形成互补优势。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及销量于2027年将分别达致320.9千辆及150.4千辆,并预期于2030年将分别达致1,091.5千辆及412.4千辆。预期2023年至2027年期间及2028年至2030年期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0.0%及38.5%,这必将促进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需求的上升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为推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中国制定了诸多产业政策,强调产业协同,加大研发支持力度。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将调整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作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示范城市群。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示范城市群给予奖励。该政策计划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将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链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氢能作为前沿科技和行业变革领域,首次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提及。该规划指出,「十四五」规划期间,应组织实施氢能产业孵化加速计划。此外,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持续提升燃料电池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支持新型燃料电池等技术发展,着力推进核心零部件以及关键装备研发制造等要求。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是国家氢能战略的核心之一。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作为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核心领域,必将在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政策红利支撑下迎来更大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并与更多不同产业相融合。当前中国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已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商用车领域,叉车、公交车、轻型和中型卡车一直处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的前沿。伴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成本下降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向港口码头、矿山、特定路线等更多场景拓展。随着人们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认识的提高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的持续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于乘用车板块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及得到推广。国家的氢能规划也明确指出,未来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将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地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拓展到新能源客、货汽车等领域,逐步建立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并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

  除运输应用领域外,未来,氢燃料电池的固定式应用领域预期将有所增加。在固定发电场景中,氢燃料电池将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固定发电站、备用电站及应急电站。此外,氢能储存由于其显著的优势,将在固定式应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应用场景需求不断增长所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倾向于定制产品及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于过去几年中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原材料及核心部件在自主研发及国内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生产催化剂、质子膜等。该等部件对进口的依赖性仍然很强,这亦带来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影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正常生产。近年来,中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公司通过积极开展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及利用国内供货商,减少了对海外供货商的依赖。

  由于中国的氢能产业仍处于较早的发展阶段,加氢站的数量仍然不足,且大多数加氢站的建设依靠政策补贴。因此,氢气基础设施的不足可能会阻碍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的增长。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燃料电池系统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素质的影响。市场的快速增长及竞争的加剧将导致技术人才更加短缺,彼等将集中在少数领先公司,从而减缓燃料电池系统行业的技术进步步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