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首页名人坊娱乐注册-首选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02 23:07    文字:【】【】【

  首页名人坊娱乐注册-首选注册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至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但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引导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其中,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风能建设速度最快;核电装机速度将加速;生物质能难以形成产业链。

  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具备有利的开发利用条件。目前已开发出一大批实用化和商业化的装置,兴建了多个部级实验基地。据粗略统计,这已为社会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价值。国家能源局曾公开表示,按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5亿吨标准煤来计算,为实现非化石能源达到15%的目标,水电应达到3.5亿千瓦,风电应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应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应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应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从目前的产业发展速度来看,核电、风电、光伏发电无疑在新能源领域中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从核能占整个发电的份额来看,与领先国家相比,中国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法国核能供电份额高达78%,日本和美国分别为30%和19%,中国2009年核电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仅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95%。2007年底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正式获批,这标志着中国的核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09年,中国新增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中国风力资源丰富,海岸线公里,内陆有众多山系。可开发的陆上和近海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和内蒙古北部以及新疆北部等沿海、内陆风带。风能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小,不存在水电的移民、地质变化等问题,优势明显。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量以及光伏电池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9年,中国生产的光伏电池原料多晶硅产量近万吨,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排名世界第四。全国有五家光伏企业挺进世界十强,光伏电池产量占据全球市场1/3份额。但太阳能产业面临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主要是原材料、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技术门槛过低导致无序竞争以及传统观念导致用户市场受到限制等。

  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当前,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个别新能源分支行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中国新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导致新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以水电为例。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却不高,市场发展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占据全球市场1/3的份额,但却有近90%是销往国外的,在国内形成不了完整的产业链。光伏电池目前用途十分狭窄,主要是在航天、航海以及铁路交通等方面,在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没有市场,这与光伏发电的高成本有很大关联。没有了成本优势,缺乏经济效益,自然很难吸引商家的投资。

  新能源产业的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均不很完善,没有形成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尤其是风电和光伏等发电设备的技术标准匮乏,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缺少技术准入门槛。这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生产不连续,进而影响产业化规模。中国风电场的装机容量远未达到产业规模,生产企业多为单兵作战,导致生产局面和市场秩序的混乱。太阳能企业因缺少市场准入而导致商家一哄而上,低价无序竞争,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获得市场。质量低劣的太阳能热水器流入市场后,严重影响了整个太阳能产品的社会形象。

  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法规也相对滞后,体制机制尚待理顺。2006年出台的《可再生资源法》只是一部框架性法律,该法修正案于2009年底出台,2010年4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仍在实施当中。修正案针对新能源用电成本高、市场需求薄弱、产能过剩、缺乏规模效益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制度和用电企业实施强制性配额制度,对疏散成本、扩大需求可发挥一定作用。但这些法规的提出已明显滞后,而且由于现有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实施法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基本任务仍是对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等诸多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平上述目标的实现进程。

  在传统能源消费的惯性作用下,新能源产品得不到青睐,就难以摆脱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在城市的建筑行业,就存在着抵制太阳能产品的现象。建筑商出于外观考虑,不愿意在顶楼安装太阳能电池。顶楼居民从楼房的耐用和安全角度讲,也不赞同安装。还有大部分用户由于生活习惯也不愿意使用太阳能。再比如,消费者对新能源电动车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认为不时尚,不方便,宁肯出高价买传统车。因此加快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新能源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是目前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前提。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支持,新能源不可能迅速地发展。新能源的优点是有益于环境,但是市场调节作用对环境是失灵的,因而只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早期各国发展新能源首先都是发展技术,其次是示范工作和降低成本。只有成本足够低,市场才能发展。近几年,一些想要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电力公司供应或购买再生电力,对未完成任务者予以惩罚。这样,就不再需要沿袭过去的顺序而直接跳跃到创立市场的阶段。有了新能源强制市场的立法,就可吸引民间资本,提高新能源开发商的信心。

  新能源发展最重要的一环还要归结于技术上的创新独立。首先,要保证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用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金融危机走出低谷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投入力度,以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其中,美国在未来十年将投入150亿美元于新能源领域,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万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技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设备大多依赖于进口,如不加紧进行新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就无法摆脱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和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中国要不断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投入,以及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其次,应注重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依托项目推进新能源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通过建立国家及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广泛开展新能源的资源调查、管理咨询和产品研发等活动。最后,努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积极推动新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近些年来,CO2等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世界各国作出了许多努力,并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上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在为发达国家明确规定温室气体的具体减排目标与完成期限的同时,也引入了3个灵活机制(通常被称为京都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其中之一。

  CDM是《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国家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将发展中国家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卖给发达国家,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清洁发展机制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方面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协助附件Ⅰ国家(包括欧盟等国在内的41个工业化国家)实现议定书中规定的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

  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并据此获得“可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CERs)”,发达国家可以用所获得的减排量来抵减本国的部分减排义务,来完成在京都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间削减到1990年水平之下5.2%)。在第一承诺期内,发展中国家不承担任何减排义务。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缔约方规定了第一承诺期的减排额度(见表1-1)。根据表1-1可以看出,在目前甚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CO2排放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在2012年之前完成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此外,在这些发达国家实现减排额度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获得CERs,既可以大大降低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经济成本,又可以在相关的市场上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加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环境友好技术,从而能够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清洁发展机制是一项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合作还可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总体成本。

  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3)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随后召开的COP4至最近一次的COP12就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基准线、方法学等问题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为实现清洁发展机制,全球相继成立了温室气体减排量购买机构,目前大约有超过47个类似机构。它们大多数是通过基金运作,既包括政府基金也包括私人基金。世界银行的雏形碳基金PCF(Prototype Carbon Fund)是全球第一个为清洁发展机制CDM而运作的基金。随后,世行以及其他机构相继建立了更多关于温室气体减排量购买的基金,统称为碳基金。表1列出了当前国际碳基金情况(与能源项目相关的)。

  《京都议定书》生效近两年来,国际上和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统计,全球碳交易市场成长迅速,2006年的交易额达到250亿~300亿美元之间,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2006年的交易量超过前一年的4倍多,达到4.5亿吨。

  截止到2007年1月底,全球已经注册的项目近500个, 预计到2012年的减排量将达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近300个项目,其中得到注册的已达37个。

  中国在过去20多年中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养活了13亿人口,成为世界重要贸易国,并保持了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就是,我们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耗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在加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不久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而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以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据日本经产省《2030年国际能源战略报告》预测,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将从2000年的34%提高到2020年的62%。从单位产品能耗来看,2000年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目前万元GDP能耗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3~11倍。“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环境资源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的能源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但是,我国能源工业基本上是以煤炭为主、多能互补的工业体系。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8%左右为煤炭(见图2)。2003年,我国原煤消耗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31%,这个格局在今后几十年中不会改变。同时由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今后20年内,中国将进一步发展煤炭工业。

  我国作为人口第一的大国,可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持国家运营。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能耗消耗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燃煤会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环境承载也不堪负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有着巨大的潜力。以当今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清洁资源,已经即可获得资源量多达79亿tce,是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的6倍以上(13亿tce)。同时,新能源的使用也变得愈加广泛,为构建分散模型能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居全球首位,同时也是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生产国。近些年我国新能源发展迅猛,如果把大水电装机算在内,我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1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突破量已经达到了4.3GW,在全球排在第一;风电新增装机突破了2GW,也排在全球首位;燃料乙醇产量排在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会达到3.0亿kW,占据总装机的18%。其中,核装机可能达到8600kW,风电装机达到1.5亿kW,太阳能发电机达到2000万kW,生物质能发电达到3000万kW。我国给新能源农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基础上,“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入下,我国五年内新能源产业会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可以说,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清洁能源产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绿色经济将成为主流。

  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我国需要确定新能源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这是因为这些新能源产业较为成熟。太阳能作为最为有潜力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水能都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一处所接受的射阳辐射是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0000倍。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我国已经走到了国际前沿,如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全球第一已经可以证明。太阳能的使用可以直接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可以推动薄膜电池、中大型晶体硅、组件等产业发展。再者,太阳能开发可以解决部分电力发展不足的问题,结合2017年的发展态势,到了2020年我国太阳能总热面积可以达到3亿㎡,光伏发电可以达到10万kWh,也就是可以解决百万户用电问题。这就需要全面发展太阳能产业,发挥其优势,将并网光伏、屋顶光伏作为发展重点。风能也是当今较为先进的新能源产业,虽然风电投入成本较高,但是在短短几年之内即可降低到正常发电水平,成本也随之减少,当今已经具备了初步市场化运作条件。作为一种效率较高的绿色能源。通过相关调查显示,风力发电如果达到了100万kWh,即可降低二氧化碳量600t。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较快的是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也就是风力资源大、电力供应难的地区,从而缓解供电紧张的问题,也是我国未来重点努力发展的方向。风电产业在我国发展最为迅速,有着广阔前景。此外,考虑到短期内我国依然是以煤炭作为支柱能源,但是燃煤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资源压力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要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实现煤炭领域的绿色转化,这对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针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多项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等,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关政策与法律的提出,明确了政府与有关部门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义务与责任,明确相关措施和制度,鼓励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并设定新能源财政专项资金。在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十分关注新能源发展战略,采用相关法规、政策等指导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些调查与研究都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具备很好的可操作性、预见性、连续性,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跟踪与关注,全方位考虑新能源的技术发展水平、能源储量、环境减排、常规能源等各项因素,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调整、完善,指导新能源产业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绿色经济想要快速发展,朝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进军是必然渠道,从而降低新能源开发、使用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新能源进一步普及奠定基础。当今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还需要政府的介入。加强电价、配额、示范工程、税费减免、技术转化、补贴等,对各种新能源特性展开分析,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国家也要更新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市场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为了确保政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加强违规惩罚,必须要严格维护国家利益与群体利益。

  通过对新能源发展较快的国家展开分析可知,这些国家政府所提出的激励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补贴、税收、低价融资、折旧加速等,这些都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所提出的“购买降价”政策、日本光伏发电系统补贴、德国收购光伏上网都凸显了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度。当今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个别突出),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各级政府对推动新能源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还不足。这就需要强化政府投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推动新能源产业进一步朝向市场方向努力。加强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中的融资规模,可以充分借鉴美国、德国的绿色证书交易方法,构建市场激励机制,调动新能源丰富地区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大力推广新能源发展机制(CDM等)以及新型投资模式(BOT、PPP等),对于符合标准的项目即可展开融资建设。通过构建具备新能源研究实力的机构,组建成中央级新能源研究院,并配备合理的薪酬、绩效等体制,吸收、创建国内外人才,组建高端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打破较为封闭的科研体系,建设开发的合作研发平台,加强和国际各个国家的技术交流,提高保护独立产权的意识,通过CDM机制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实现绿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953年,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地开展了寻找祖国地下宝藏的活动。以“记录新中国成长历史”为己任的《新华月报》见证了这一段历史――在1953年2号刊的《新华月报》上有这样的记载:“为了配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我国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正规化的科学化的资源勘探队。这些资源勘探队里有技术人员、工人、政府干部和高等学校的教授、学生,分成地质、测量,地理探矿、钻探等若干部门,并且配备着化验室、修理厂。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中新生的力量,在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们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文中配发了大量的图片,再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勘探队员们为了建设强大祖国寻找一切能源的奋斗历程。资历深,经验丰富的老勘探队员在挑灯夜战讨论技术图纸,年轻一辈的在测量路线,考察地貌,支架仪器…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期的《新华月报》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四川自贡井盐的挖掘。文中记录:“四川省自贡市是我国西南最大的产盐区,它的井盐产量占全西南产盐总量的百分之七十。自贡井盐除销售西南各地,还远销康藏高原和陕西南部,湖南、湖北西部一带。三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自贡盐业也正在扩大生产,走上繁荣的道路。”从配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贡市盐场的全景,以及工人炒盐,制盐厂从盐卤中提炼泵沙产品的过程。

  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在这一年中,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突飞猛进,其中就包含着勘探队员探索地下宝藏的积极贡献。

  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800多年。与大英县相比,自贡的井盐开采更是规模宏大,闻名遐迩。

  在近2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劳动人民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计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累计生产了8千万吨食盐,如果用这些食盐砌墙,可以绕地球4圈。每一口井都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位于大安区扇子坝,上世纪90年代已拆除),蔚为壮观。当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成了世界最大的工场。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与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省是否能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我们国家的新能源高速发展,太阳能、生物能等等连带的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的利用产业及数量居世界前端,太阳能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国家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2)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新能源利用的产业从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需要形成合理的整条的产业链。二是社会投资不均衡。从整体情况来看,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域投入资金较多,生物能源以及核电的投入偏少,而地热、沼气等能源领域的投入就更少了。三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4)新技术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5)利益结构问题。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存在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2 我市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做以下工作才能解决上述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科学论证新能源的潜力,我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想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我市能获得新能源的资源数量和开发利用条件、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较多,集中度较低,能被利用条件也不同。

  (2)我市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合理投入时的利用规模。新能源的资金的多少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拿生物能来说,秸秆、畜禽粪便等容易收集利用的数量与能够作为沼气应用、秸秆发电等利用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它不仅与我市的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我市市政府给予资金的多少、技术支持有密切的联系。

  (3)我市需要继续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优先开发沼气、天然气,适当控制煤炭的利用,是调整现阶段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我市是我省煤炭生产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今后我市需要大力发展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适当优化产业结构。

  (4)做好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要充分摸清地下煤的储藏量,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我市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的新能源节能体系,建全能源管理和咨询机构,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主要技术的研发力度,从专业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体系。

  首先是加强我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完善财政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调整我市的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使用新型能源,大规模启动城乡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品牌。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应重点发展沼气与太阳能的利用。

  加强鼓励企业、家庭更多的使用新能源产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措施降低价格门槛,推广我市城乡新能源设施的应用。

  我市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就必须坚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战略。

  [3] 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