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首页 玄武注册 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13 21:54    文字:【】【】【

  首页 玄武注册 首页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中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再次强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指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思路是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在减排,关键有两点,一是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最大的价值;二是最大限度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水平,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点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以及机制创新。

  在能源领域,坚持节能优先,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终端能源的电气化和低碳化;在建筑领域,全面推行建筑绿色化,提高建筑能效水平,鼓励推广建筑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在碳汇方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森林、草原、湿地和耕地的固碳储碳能力。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出台政策或制定工作计划,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碳排放路径、未来情景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全国形成了一股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热潮。

  IECC国际科技节能大厦,是国内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大厦内采用多项国内外顶尖科技,凝成包括微风力发电系统、围护结构节能系统、管道式日光照明系统、电气节能系统、雨水回收系统、中水回收系统、势能电梯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汽车充电桩系统等在内的L9鼎级节能系统。通过有机整合和密切协作,形成一整套生态节能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中国一直是言必行、行必果、有信心、有决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IECC作为绿色环保楼宇建设的新示范、新标杆,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另外:全球零碳联盟是对个人会员免费开放的(点击注册),1000+内部资料和学习课程免费提供。

  全球已形成的碳中和共识将有力地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截至 2020 年底,

  全球共有 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标,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

  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设定 205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大国在最近几个月所做出的承诺显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

  识和趋势已经无法逆转,未来各国将出台大量支持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这为市场投

  资方向以及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长期预期和更大的确定性,将有力

  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 关于开展江苏上海北京河北新疆企业“碳中和证书”“碳足迹”咨询服务的通知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抓住趋势,一起发财!

  2019年初,艾钧教授结缘山东国网,从此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课程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近60天泛在电力物联网课程,仅为几家电力公司安排。后2020年5G新基建,再到现在的双碳,抓住国网趋势,定课简简单单~~

  为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近期,已有逾二十省市发布地方性碳达峰、“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等一系列实施方案,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上海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到2030年,上海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取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锅炉、制冷机、环保治理设施等为重点,通过更新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系统能效水平

  严控新增煤电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等容量置换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推进煤电节能升级、灵活性和供热改造,推动煤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推动重点行业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造等方式减少煤炭消费。实施工业、采暖等领域电能和天然气替代,置换锅炉和工业窑炉燃煤。

  全面落实国家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新建高耗能项目重点用能设备要达到一级能效。鼓励企业以电机、风机、变压器、工业锅炉、压缩机等主要用能设备为重点,开展节能改造。

  《陕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水泥、钢铁、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面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关中地区燃煤机组、燃煤锅炉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充分挖掘供热潜力,推动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推动以工业余热、电厂余热、清洁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热(蒸汽)。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严控化石能源利用规模。近期按照“节能、净煤、减气、少油”总体思路,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通过实施农村供暖“煤改电”、机动车“油换电”、燃气机组热电解耦、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措施,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下降。

  HEATEC上海国际供热技术展览会作为亚太地区极具影响力和专业性的供热展会,多年来持续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实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HEATEC2023将展出包含各类锅炉及其它热能设备(含油加热器/电加热导热油炉、导热油温控系统、电热管、电加热器等)、热工设备、燃烧器及配套产品(包括燃气安全和控制系统、火焰监测设备、油泵及相关配件等)、锅炉辅机(含锅炉监控及节能系统、锅炉物联网、炉排、风机、泵阀、仪器仪表等)、其它产品(生物质能技术、锅炉生产装备、锅炉配件、锅炉改造工程、锅炉水处理、冷凝水回收系統等环保产品等)等供热行业全产业链产品。

  在2060年之前实现中国的碳中和需要进行彻底的能源转型。为了确定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过渡路径,本研究采用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模型进行了基于情景的评估。按照目前的政策,中国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二氧化碳(CO2)排放峰值,而碳中和要求在2060年减少7.8 Gt CO2的排放量,并需要对能源系统进行彻底检修。对能源转型与能源投资回报(EROI)之间关系的评估表明,能源转型可能会降低EROI,这将引发能源投资、能源需求和排放的增加。不确定性分析进一步表明,缓慢的可再生能源整合政策和碳捕获与存储(CCS)渗透速度可能会阻碍减排,而可能的化石燃料短缺要求风能和太阳能迅速扩散。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可再生能源优惠政策将继续下去,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CCS的部署。结果还表明,在过渡期间需要备用能源来加强能源安全。

  随着供应侧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加快和需求侧负荷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如何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挑战性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部署能量存储系统(ESS)以与能量系统集成以使其稳定。然而,考虑到ESS的成本和输入/输出特性,初始配置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本研究从规划、运营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全面回顾了ESS的管理。首先,在规划和配置方面,从容量规划、位置规划以及容量和位置组合规划进行研究。该过程通常是部署ESS的第一步。然后,从状态评估和运行优化的角度探讨了ESS的运行管理。所谓状态评估是指对三个方面的评估:充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和剩余使用寿命(RUL)。运行优化包括ESS运行策略优化和联合运行优化。最后,讨论了ESS的商业模式。传统商业模式涉及辅助服务和负荷转移,而新兴商业模式包括电动汽车(EV)作为储能和共享储能。

  新能源汽车的扩散对交通部门的深度脱碳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能源链的成本是影响其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者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学习效应和全生命周期排放已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分析在技术学习效应下,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能源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包含新能源汽车不同能源链的系统框架,这些能源链由发电和输电技术、氢气生产和运输技术、燃料生产和燃料运输技术等组成。这些新能源汽车能源链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可以相互耦合协同。本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考虑技术学习效应,对比了其中三条典型的碳中和能源链的平准化成本。结果表明,这三条典型能源链(分别对应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内燃机汽车)“井到泵”的平准化成本分别为3.60、4.31和2.21元/吉焦,“井到轮”的平准化成本分别为4.50、6.15和7.51元/吉焦,原料成本在其中举足轻重。对于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言,其平准化成本在资源端和消费端存在很大差异。在技术学习效应下,预计到2060年,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内燃机汽车能源链的“井到轮”平准化成本将分别下降24.82%、27.12%和19.25%。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部署新能源汽车能源链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原油期货的价格领先地位,并确定了其价格协同运动,以揭示其是否真正撼动了全球石油现货市场。首先,我们发现,对于不同重力下的石油现货,中国石油期货仅是轻、中、重重力石油现货的净价格信息接收者,但与这三个现货的价格联动相对较强。第二,对于硫含量不同的石油现货,中国石油期货在甜、中性和酸性石油现货中的价格领导地位仍然较弱,但与它们有很强的联动性。第三,对于不同地理来源的石油现货,中国的石油期货在中长期时间尺度上显示出东亚和澳大利亚石油现货的价格领先地位,并与东亚、中东、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石油现货表现出强烈的价格协动。中国的石油期货在全球现货市场上可能没有良好的价格领先地位,但它具有有利的价格联动。

  “环境创新系统”一词是指在政府参与下,由参与环境技术开发和传播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环境创新体系不仅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影响社会和经济活动。对环境创新系统绩效的研究总是假设一个单阶段独立系统,而忽略其内部结构。然而,这些系统由环境创新研发(R&D)和环境创新转化子系统组成。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通过打开“黑箱”并考虑共享资源,分析中国区域环境创新系统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环境创新效率较高,但部分地区仍需提高。环境创新研发(EIR)和环境创新转化(EIC)子系统效率低下的地区应扩大对环境创新资源的投资并加强其管理。EIR效率低的地区应提高环境创新成果的吸收和转化。EIC效率低的地区应增加对环境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投资,并鼓励绿色经济产业,如新能源、艺术、旅游和环境保护。

  回弹效应是指面对能效提升,个人倾向于消耗更多能源的现象,这降低了预期的节能效果。以往关于区域和部门反弹效应的实证研究没有提供微观证据。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层面的数据来估计中国制造业子部门的回弹效应,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回弹效应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所有行业都出现了强劲的部分回弹效应,部门之间的差距相当大,从43.2%到96.8%不等。关于各分部门的动态回弹效应,大多数分部门呈现上升趋势,而少数分部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回弹效应的下降趋势是由具有高能耗和高节能潜力的少数行业的下降推动的。此外,我们发现,各部门之间的回弹效应差异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本研究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与线性规划(LP)模型相结合,探索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的经济结构调整策略。本研究的一个特点是确定了各地区最终产品的最佳监管顺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使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最小。通过使用中国2017年28个地区和42个经济部门的MRIO表,结果表明,最终需求的减少导致GDP和CO2排放的同时减少。尽管如此,可以采用一定的需求侧监管策略,以在经济增长损失最小的情况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关键的最终产品,如冶金、非金属、金属和化工产品,应首先进行监管,以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到GDP的最低损失。这些主要产品大多集中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拟议的MRIO–LP模型考虑了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帮助决策者在区域层面上设计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实现国家环境和经济目标。

  本研究扩展了电力转型的研究范围,具体确定了可能的政策切入点,通过这些政策切入点可以在电力和社会经济系统中进行持久变革,以促进电力系统的转型过程。以多层次视角的“本质”为指导-能源转型研究的突出框架,确定了四个切入点:1)破坏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主导电力体制的稳定,为可再生技术的突破创造空间;2) 重新配置电力制度,包括技术、短期运营实践和长期规划过程,以提高灵活性,适应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产出,同时保持供应安全;3) 在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解决煤电淘汰对煤炭开采地区的影响;(4)促进过渡治理向以学习为基础的自反过程的转变。本文还讨论了每个切入点内政策干预的具体领域。

  在实现碳中和方面,促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国能源政策的一个关键方面。然而,尽管研究与开发(R&D)投资得到了大量支持,导致规模不断扩大,但该部门似乎在技术领域落后。为了指导未来的政策,了解提高研发效率的正确方法,我们研究了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具体而言,基于来自22家上市锂电池企业的证据,数据包络分析(DEA)被用作主要方法。五家领先企业的业绩与整个行业的业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10年至2019年的整个样本中,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研发效率有显著提高。然而,在此期间,研发支出大幅增加。这一发现得到了支持,因为结果表明,22家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442,而平均纯技术效率是0.503,因此表明它们正遭受规模收益率(DRS)下降的影响。相比之下,五家领先企业的表现似乎更出色,因为它们的平均效率得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它们正在经历规模效率(IRS)的提高。我们利用这些发现向政策制定者建议,支持技术密集型部门应不仅仅是增加投资规模;相反,它还应包括协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研发管理流程。

  电力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基于运行裕度因子的电力消耗碳排放测量模型。我们采用对数平均除数指数法的分解和解耦技术,量化六种效应(即排放强度、发电结构、消费电力强度、经济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全面反映电力消费碳排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以及人口变化。此外,我们利用解耦模型分析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解耦状态,并确定了相应的能源效率政策。本研究的结果为了解中国电力使用的碳减排潜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060”双碳目标,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碳排放大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要高速发展,又要节能减排,压力和挑战巨大。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30年,时间愈短,任务愈重,对于社会各行业发展的要求也就愈高,必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

  道路交通领域作为国内第三大碳排放源,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而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汽车电动化已成必然趋势。2020年11月出台的《(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到2035年不再生产燃油车。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输血站”,电动汽车的发展必定会催生充电网的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充电设施与充电服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城万充”)作为中国新能源充电桩自主品牌和充电网络运营的中坚力量,率先感受到产业发展的讯号,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客户需求,打造绿色出行,共创低碳未来。

  近年来,万城万充一直深耕充电领域, 经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充电网络建设运营、平台开发及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充电闭环产业链。

  目前已拥有3.5kW-720kW全功率段优质充电产品、自主研发开放式充电SaaS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规格、 功率、场合下的充电需求。

  公司研发的超充桩,拥有全球最高的 480kW单枪充电功率,可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207公里。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对充电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此万城万充积极加大对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为网约车、私家车、电动出租车、物流车等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满足市民对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向往。目前在全国20余个核心城市建立站场建设运维与设备销售团队,其自建自营充电站日均充电量接近200kW·H,运营效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万城万充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搭建的充电网络SaaS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人、车、桩、站”一体化运营平台,串联充电设备商、充电站运营商、新能源车辆品牌商、新能源车车主,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充电桩产品和全场景化的充电服务,实现能源互联网化。

  该智能SaaS平台以车桩为基石,整合充电网路、车辆网络、停车位等大数据信息,实现全网全程智能管理,充电数据实时监控,远程能源调度,车桩监控,远程控制车桩安全等功能。

  该平台上接入了8大应用模块,包括:车联网云平台,充电网云平台,车位网云平台,万城万充充电APP,AI充电调度,AI客服服务,大数据应用分析,互联互通API,利用大数据、人机交互、数据共享服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平台内运营商互联互通,流量共享。

  目前平台已接入超2万台快充桩,接入商户超2000家,接入运营商电量稳步攀升,仅在去年平台总充电量全国排名前五。丰富的建桩与运营经验使万城万充成为充电服务与运营专家。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开启“碳达峰”、“碳中和”新征程的元年。放眼未来,万城万充也将继续发挥其在充电桩研发运营方面的深厚积淀及技术优势,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电动车主一起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植企业集团控股)全资子公司,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六大系列,覆盖3.5kW-720kW全功率段优质充电产品,拥有广泛布局的充电设施网络、依托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技术,搭建了“人、车、桩、站”一体化 SaaS 平台,可为全球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智慧充电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