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荣耀娱乐-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08 04:10    文字:【】【】【

  荣耀娱乐-注册主页一个国家或个人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己想法很好,但自己没能力玩,本来想用这个想法玩死别人,结果作茧自缚,被别人截胡了,自己被玩了。

  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大企业、高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小企业都是给大企业配套的,被大企业带领着发展的,大企业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龙头一旦完了,后面跟随的小企业会全部完蛋,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则。

  举个例子,为什么德日的机床产业很厉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床产业最大的下游客户是汽车,德日的汽车强,没有了汽车产业的配套需求,机床、机械、等等很多行业都会有问题。

  日本德国的汽车产业,就是经济的龙头,无论服务业多么发达,龙头完了,配套企业就完了,然后服务业就完了,经济就蚌埠住了。澳大利亚的矿业,就是经济的龙头企业,无论澳大利亚的金融业服务业多发达,矿业完了,其他的产业都是无根之木,会顺着倒掉的。

  欧洲的现状是:单一市场较小,大量中小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大企业面临中美日韩的激烈竞争,老百姓歌舞升平两三代人,社会竞争意识不强,经济活力不足。美国是大企业主导的经济,中国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和欧洲不一样。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经济,欧洲人走的路子就注定需要和中美不一样。

  欧洲人想到的不一样的路子就是:和美国人,日本人配合,或者单独自己玩一个套路,把自己优势产业的未来发展,标准,话语权搞到自己手里来,维持现在欧洲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不是依靠激烈的市场竞争(美国这样的),或者艰苦奋斗,准确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控制能力(比如中国这样的),实现经济竞争力提升。

  第三次工业革命欧洲啥都没抓到,而且近几十年经济发展很慢。以德国为首的欧盟,总想搞个大的,能够超越工业革命红利,给自己的现存产业,比如汽车,高端工业,飞机,机械,自动化等产业打出一个新天地。

  这样的话,就能一直维持自己在高技术工业领域的优势地位,让后进国家追不上来,自己永远躺在产业链上游,过舒舒服服的好日子。

  这样,美国人依靠货币和科技革命引领全球经济,吃肉;欧洲人建立高端工业防火墙,让别人都进不来,喝汤。世界经济秩序万古不变,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但是,欧洲是要全球出口的,而不是全球采购,欧洲不能和美国一样打贸易战,打了贸易战杀敌300自损1000的。那么,欧洲就要想办法,想一个智慧的办法,既维持自己的出口不受影响,又可以将别的国家的优势产品挡在门外。

  这么智慧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环保,不打贸易战,占据道德制高点,便于形成国际舆论,完美的隐藏打击别国产业的核心目标。

  欧洲工业整体发达,所以全力以赴推环保,这样,环保达不到欧洲标准的石化,钢铁等产业就被隔离出欧洲市场了。

  欧洲飞机造的好,那就收碳税,噪音限制。不用欧美发动机的飞机就得交税,不能在欧洲飞行。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商就被清理出市场了。

  欧洲的能源工业发达,汽轮机,新能源装备等不错,所以就反对火电,反对核电,反对水电,这样就可以用清洁能源压制别的国家了,自己用清洁的天然气。

  欧洲汽车工业,内燃机,变速箱等发达,所以就自己干小涡轮机,然后搞排放标准、干新能源;排放不达标,能耗大的汽车就被清理出去了。

  为了生意,欧洲推碳达峰,京都议定书,环球变暖这样的话题不遗余力。欧洲推出了环保小刹憋这样的快乐儿童,走火入魔了。

  环保是好事,我们也要求环保,要绿水青山。现在欧美人排放10,我们人均排放5,所以我们人均排放拉平到一样的水平,大家一起人均排放8,保护环境,这样好不好啊?

  这就是院士回答柴静的问题了,中国人是不是人?引申一下,发达国家之外的人是不是人?

  二三十年前,欧洲狂推臭氧层破坏,说空调用的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南北极都是大洞了,地球快完了。现在为什么不推了?二三十年前,是西门子,阿里斯顿,伊莱克斯,飞利浦,松下,东芝,日立这些企业被中国家电开始挑战的时候,现在为什么不提臭氧层了?因为这些企业的家电业务基本上被中国企业搞死了。

  现在的空调还用氟利昂,只是新型号的氟利昂制冷剂,环保型的。以前是用氯氟烃类的氟利昂,现在用氢氯氟烃类的氟利昂,虽然环保,但对臭氧的影响还是有的。可是现在没人叫这个事情了,彻底的销声匿迹了。

  欧洲人实力不行,行动能力也不行,但总想搞个圈套,把别人玩进去,欧洲自己没有美国的影响力和军事能力,没有中国的执行力和勤奋,没有俄罗斯资源和强硬,最后的结果就是作茧自缚。

  新能源就是这样的,欧洲人认为自己可以引领汽车新能源,搞个大的,制定相对激进的产业政策,最后把中美日韩的汽车企业挤到市场边缘,自己掌握汽车市场话语权。

  结果,美国创新能力加上中国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配套,新能源汽车产业,欧洲人玩脱了。

  以前跳的最高要禁售燃油车的是欧洲。那时候欧洲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美国车不行,中国差的远,日本车反正欧洲卖不动。

  现在跳出来说不禁售燃油车的也是欧洲。这时候欧洲在新能源方面全面落后中美。

  我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总经理,行业上下游还是了解的,宏观经济、产业竞争、企业管理是老法师,本行了。

  追求真理不是政治家,企业家考虑的事情,政治家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企业家考虑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真不真理都是为了这个服务的。

  当然,你也不能信口雌黄,这样你说的就没人信了,也就实现不了利益最大化了。

  举个例子,你说百事好喝还是可乐好喝?你喜欢喝那个,就说哪个好喝;你说饮料好喝还是污水好喝,显而易见,数量级的差别,肯定是饮料好喝。

  电车和油车谁环保的问题,就是百事和可乐的情况,在环保方面没有数量级的差别情况下,哪个对我们有利就哪个环保,哪个对我们不利就不环保。

  欧美人空调开23度环保不?也不环保嘛。专注于一个维度下比细微差别,就会掉到细枝末节的坑里面,影响你对总体的判断,做事要抓主要矛盾。

  目前,德日面对中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压力非常大的,其实德国还好,有欧洲共同市场,日本压力更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上中国就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了,特斯拉的车子,标换了,里面的硬件和比亚迪、吉利,基本上没有啥区别。就是一台中国制造,使用中国绝大部分硬件技术,贴美国标的车子。

  作为对比,目前奔驰、宝马的国产化率分别为80.01%、79.66%,2010年时产化率分别只有27.09%、37.55%,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也就80%的国产化率。目前特斯拉的国产化率多少?95%,而且在快速增加,很快就会100%。

  一方面说明,德国企业技术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国内的配套企业能不能满足奔驰宝马的需求?或者说,二十年时间过去了,高端油车的零部件,我们和国外还是有差距。

  特斯拉三年时间从零做到100%,也正好说明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的技术能力。

  他们做惯了汽油车,以为我们要花二十年也追不上,结果,我们几年时间追上了。

  所以,才会有丰田蜗牛一般的新能源车开发计划,2030年才能大量车投产。那时候,全新架构的新能源车已经遍地都是了,滑板底盘也可能遍地都是了,油车改的新能源不会有人买的。

  5月汽车月度出口达23万辆,同比增长35%;1-5月份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3%。在2021年中国出口的新车总量就已经达到201.5万辆,世界排名第三。

  而且,新能源车的出口,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出口亚非拉,穷国居多,现在不一样了。,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

  其中比利时卖了11万辆,比利时的人口和苏州市差不多,苏州市一年汽车销售量不到四十万辆。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上海市,制造油车,电车技术很差,隔壁苏州一年电车卖了四分之一还要多,而且你和苏州是统一市场,你怕不怕?

  我上个回答刚刚说了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就马上刷到了这个新闻,我看了看,好像还是新鲜出炉的。

  不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BBA或者是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了大量的市场。

  大量的市场就代表了大量的金钱和大量的工作岗位,从而对其本国经济影响巨大。

  同时通过对市场的占有率和自身产业的发展升级还能掌握对汽车产业的定义权和主导权。

  而且对于日德来说,汽车相关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工作岗位,绝不是一个汽车GDP占比那么简单。

  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两国的汽车产业像当初智能机淘汰诺基亚那样被打垮了,那么日德几乎会瞬间跑步掉出发达国家队伍。

  还是说,日德这样体量的国家看起来庞大,但是却根本不足以每一步都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如果日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搞的像模像样,那么德国根本没有理由拒绝欧盟的这个计划。

  唯一的解释就是德国自己清清楚楚的知道,一旦新能源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那就一定是自己汽车产业的末日。

  所以我才说,只有中美这样具备足够市场、资金、工业能力、产业和人才规模加上国防力量的这种体量的国家才可能去全方面多领域的发展。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早已经是一种政治博弈,是一个大国抢夺主导权定义权并且要利用其大做文章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东西,这一点在各国纷纷出台的燃油车禁售计划就可以看的出来。

  说白了,如果搞成了,那么我们将会迎来一波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同时其提供的大量相关产业的工作岗位会制造大量的财富,这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日本和德国,或许可以说许多小而富的国家,“好日子”还在后头。

  我这话放这,等中国电动车真的输出到欧美各国,海外年销千万辆的时候,就会出现如下新闻:

  3.中国可以随意掌握你的个人隐私,可以因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随意操作你的车

  我们回顾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当时有所谓风流一说,很多门阀子弟即便外头兵荒马乱打成一团,自己照样衣食无忧,那么看待世界的方法必然会跟庶民有着天壤之别。

  但问题在于,由于他的成长环境太过于优越,没有办法体会民间疾苦,所以闹出了这个历史笑话。

  门阀子弟们觉得哪怕一周随便打几天工,都“理所当然”地可以赚到够自己使用的钱。

  却没有想到,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快餐店打工,自己一个小时就比第三世界高出许多倍。

  没有祖上全球吸血(至今也依然如此)所积累下来的家底,何来的工业革命大爆发?何来的如今西方一家独大的格局?

  所以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老欧洲之外的很多国家过得那么贫穷,一定是制度的错。

  除了狭义的政治外,他们关注的重点也就开始朝着一些不能说错误,但可能对于全世界大多数人而言“太遥远”的事物上。

  在这种情况下,“禁售燃油车”哪怕并不符合实际,可“民意”要求如此,“民意”不能接受这些车企继续排放大量的尾气。

  企业如果不能迎合政治正确(包括强制要求多少比例的少数族裔/性别员工),就会被拿到媒体面前口诛笔伐,逼迫管理层切腹……哦不公开道歉。

  事实上,老欧洲的这种门阀优势可以长期稳固的话,那政治正确闹腾一番也无妨。

  我前面也说了,门阀的建立依托的不是什么“天赋神权”,也不是什么纯粹的选票优势。

  关键核心在于老欧洲利用全球殖民体系,实现了原始积累,完成了工业革命,至今都在很多领域保持了技术优势。

  过去很多年里,老欧洲维持优势并不难——不服从的杀掉,然后扶持听话的即可。

  但如今,若是让中国这种“不屈服”的国家崛起,并且和自己的技术差异不断缩水……

  尤其在汽车领域,现在看起来俨然已经出现了中国跟老欧洲曾经的亲密盟友——美国共同收割市场的局面。(其实美国也有老欧洲的毛病,美国传统车企一样问题很多,但架不住马斯克这个南非人横空出世率先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国际政治就是这么肮脏,有些时候看起来都要打起来了,但在某些领域照样可以一起分蛋糕。

  普通欧洲老百姓也许看不出哪里出现了问题,但能够走到高位的人肯定不至于如此。

  财政部长阁下就是其中之一,他当然意识到如果继续推行禁售计划,那么等同于将老欧洲多年来积累的重要优势拱手让人。

  而且划定最后期限,也会让老欧洲转型变得极其被动,不得不去加大与中国、美国的合作力度。

  同时,本地车企在也是由老欧洲的居民组成,也是在“打打工就能生活无忧”环境下成长。

  他们也会天然地相信,企业优势不可能被随意动摇,即便划定时间线之后照样磨磨蹭蹭。

  天然的结果是,老欧洲的企业实质上并没有曾经老祖宗们披荆斩棘全球探险的勇气。

  反正谁也不知道“崩塌”的那一天什么时候来,但今天我一定要舒舒服服,得过且过。

  可老国企最后的命运如何,这其中蕴含的多少血泪,问问父母辈或许有更深刻的感悟。

  诚然,老欧洲家底厚,不可能如老国企一般突然大批大批完蛋,可这种守旧、迟钝、不愿意大力投资新技术领域(宁可用来买养老基金或者投资不动产)的做法……

  首先来看这个:德国的汽车行业在2020年占德国GDP的9.8%,直接雇用约80万名员工,加上电气工程和金属生产等上下游供应商,雇员总数可达93.6万。

  先来说第一个,大家都知道德国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全世界顶尖的存在,德国汽车几乎和高级,豪华划上了等号,不仅有BBA三巨头占领了中高端市场,还有保时捷填补一部分高端市场以及二奶市场,更有大众走平价路线以量取胜,德国车全世界都在卖,渗透了很多国家的市场,和日本焦灼对抗,给德国人提供了大量高收入岗位,然而!

  德国的汽车行业占德国的GDP是10%左右,说明我国即使把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市场抢过来,仍然是不够分的,所以奥巴马说如果我国14亿人过上了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对全世界来说是灾难是,这句话总体上是正确的。不正确的地方在于全世界=西方发达国家。

  德国不只是因为汽车行业牛逼所以人均收入高,是因为德国在很多制造业领域上都是处于上游,拿了利润最大的部分,而且赚的是全世界的钱,才让德国人可以好山好水好寂寞,现在德国已经发现自己在新能源车领域赶不上中美了,肯定想维持现有局面,赚easy money多好?新能源车卷不动啊,大家一起污染环境吧,污染环境好啊,空气里面没点汽油味闻着不习惯啊。日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搞氢能源,并且希望氢能源车可以扳回一局,稳固日本汽车地位。

  他们是真的怕了,因为汽车这种产业,被干掉了就是真的被干掉了,中国收走了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市场,也许我国的人均收入并没有提升很多,但是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是重大打击。这也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点,如果我国拿下了新能源车的绝大部分世界市场,并不能代表打工人就全方位高收入,而是一部分打工人收入变高,从而提升消费能力,催生高端服务业出现。如果想过得像发达国家那样舒坦,基本上可以说要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高端产业全都抢过来,可能才行,这一点西方国家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昨天你车了一大堆衬衫换飞机,今天怎么可以轮到我做衬衫换你的飞机?

  所以在西方国家的那些高华也会特别希望我国所有的有技术含量的行业都做不起来,因为我国只要拿下一个,国外就少一个,拿得越多,国外的优势就越来越不明显。要是中国把那些国外的高端行业都给弯道超车了,还高华得起来么?知道服务业的高收入是建立在制造业高收入群体的基础之上么?还想刷盘子就过得轻轻松松?都给我卷起来。

  德国不同意2035年禁售燃油车,那是因为比亚迪不是德国的,特斯拉不是德国的,宁德时代不是德国的,如果这些公司都是德国的,德国巴不得明天就宣布禁止销售燃油车你信不信?

  林德纳属于德国自民党,德国自民党本来就是右翼党,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所以很正常啊。

  在高端线的布局,就是BBA,豪华三马车。接着在平价线的布局,又稳了一手大众。总之是一招鲜吃遍天,在传统的时代非常有优势。

  就像是诺基亚,依旧好用,但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是个崭新的趋势,直接倒下马来。

  从车企的股票价格也可以窥视一二,特斯拉一个成立不足大众、宝马、福特零头的新能源车企,市值能够拿到汽车行业第一,本身就是一种震撼和颠覆。

  而且以比亚迪来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是一路追。在传统的跑道上不占优势,真不如在新能源赛道上重新出发。

  大约在2017年在杭州玩的时候,比亚迪电动公交在街上跑。短短的6年间,乘用车现在也崛起了,很多朋友都用的唐、汉。

  做燃油车做七年,估计连奔驰的屁股都摸不到。但是选对了跑道,我们就是先驱者。

  目前德国汽车的难处,一是依赖中国市场,二是面对新能源车压力,三是欧盟的绿色行动。

  去年8月,欧盟委员会首次公布了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计划,要求到2035年将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并最终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6月8日,欧洲议会全会以339票赞成,249票反对,2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支持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提出的立法建议,决定到2035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车。按照普通家用轻型车15年的使用期限,这项禁令将确保欧盟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

  整个欧洲汽车工业,差不多有一家算一家,一直有种“只有老子会造车,别家只会造垃圾”的幻觉,欧洲喊“环保”几十年,我一直奇怪,德国奔驰、宝马、大众;法国雷诺、标致雪铁龙,在新动力系统研发上一直没什么动作。几年前曾有过大众高层来中国无证试驾比亚迪唐的新闻,然后,就没有了……

  欧洲(美国也一样)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重造供应链,放在这个问题下,就是车厂油改电容易,难的是无法形成本土电池供应链,生产先进,且廉价,且稳定供应,且大量的动力电池。电机制造也有同样的问题;

  如果全面禁售燃油车,那无论哪种形式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供应链都不在欧洲(纯电和混动机电部分要找中国,至少要找美国、日本、韩国;氢动要找日本、中国),欧洲,尤其德国,讲面临失业、产业丢失等各种问题;

  新能源,欧洲搞,是找死,不搞是等死,只好先解决眼前的问题,燃油车产业多做一天是一天,先混着。

  德国本土汽车销量前几名BBA、大众等,基本代表了燃油车时代德国队巅峰,可以称之为燃油车黄金一代

  燃油车德国队黄金一代,全世界都有着恐怖的品牌影响力和收割力,在电动车时代,竟然在本土都掉队了!

  汽车是离政治最近的产业。欧盟禁售燃油车,德国是最直接的受损方,因此德国反对禁售燃油车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德国是内燃机的先行者,也有世界上最主要、水平最高的燃油车生产商。在中国,即使国产车不断攻城略地,打败了韩系车、法国车,但在豪华品牌方面,永远是宝马、奔驰和奥迪。而BBA这三家全都是德国汽车厂商。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方面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处于落后状态,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德国极可能失去在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欧洲新能源车对外材料的依赖还依旧存在。以锂电池为例,欧洲电池产业在人才、技术积累、原材料供应,乃至产业链构造上,全面落后。

  电动车型,需要大量电池组件,主要是含镍、锰和钴的锂离子电池,上述电池材料和电池产品都主要进口自中国。

  德国在消费电子、通信和高铁行业已经丢掉了领先地位,如果主动扼杀自身最具优势的燃油车行业,恐怕只有原教旨环保主义者才会做的决策吧?

  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在个别地方比如海南等地试点,站在道德高地呼吁其他国家禁售燃油车,但是在国家层面应该还是要坚持燃油车和电动车两个路线齐驱并进。

  点开新闻原文才发现,在原文的结尾,德国内部也有唱反调的,大众站出来支持2035年禁售燃油车。

  所以问题来了,大众跟德国政府唱反调,支持2035年欧盟禁售燃油车的原因是:

  B:大众投入巨资的 ID 系列电车和奥迪电车在欧洲卖得不错,比其他欧洲对手有领先优势。

  C:大众在去年宣布2033年退出欧洲内燃机业务,狠话已放出,不想打自己的脸。

  因为德国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已经输了,新能源车几大核心技术基本都捏在中美手里,而且考虑到中美内卷的程度,德国人哪怕靠努力,也很难追上,更不用说多年的高福利不允许他们努力。

  欧盟从 2035 年起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可能在德国面临重大障碍,此前该国财政部长昨天表示反对目标日期,这是欧洲绿色议程的关键支柱。

  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到 2035 年强制淘汰所有新的内燃机 (ICE) 汽车和货车,这意味着欧洲汽车行业必须在未来 15 年内有效地转向仅生产电动汽车 (EV)。

  但据报道,同时领导德国联合政府中的中右翼自由的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昨天在柏林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欧盟在 2035 年禁止所有新的化石燃料汽车销售的目标是“错误的决定”,并声称他的政府不会支持该计划。

  span class=nolink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他认为,即使这样的禁令确实从 2035 年开始生效,欧盟公民也将能够购买在贸易集团以外生产的内燃机汽车。然而,他也坚称德国将继续成为电动汽车的领先市场。

  如果德国反对这项政策,它很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不仅是欧盟内最强大的经济体,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之一,2019 年生产超过 460 万辆乘用车,以及超过 280,000 辆商用车。

  因此,德国汽车行业——包括全球 100 家顶级汽车供应商中的 18 家——在全球从内燃机汽车转向电动汽车的转变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尽管许多领先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在大力投资开发新的电动汽车车型,但行业游说团体过去曾对欧盟提出的逐步淘汰 ICE 的速度表示担忧。

  然而,虽然林德纳和他的政党已表示反对欧盟提议的 2035 年禁令,但他们可能会面临与联盟伙伴德国绿党的斗争,自欧盟委员会首次宣布目标日期以来,绿党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这一目标。

  德国绿党在去年的联邦议院选举中赢得了第三大席位,之后它与奥拉夫·舒尔茨领导的中左翼社会(SPD)结盟。

  绿党环境部长 Steffi Lemke 的发言人昨天告诉 DPA 通讯社,德国政府“完全支持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的提议,即允许新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以及仅零排放的轻型商用车2035 年的动力系统”。

  上个月,欧盟立法者支持委员会的提议,即从 2035 年起禁止所有新的 ICE 汽车和面包车销售,目前正在与欧盟成员国进行谈判以敲定立法。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首席科学家兼政策主管道格·帕尔表示,德国财政部长“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

  “汽车制造业的变化速度可能使这种立场不仅有悖于环境,而且对于他试图保护的行业来说也是弄巧成拙,”他说。

  德国财政部长的意思是:我们德国汽车工业还没有准备好全面新能源化,在新能源汽车尚不具备领先优势,所以反对欧盟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的计划。

  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类似,汽车都是他们两个国家经济柱石,但是现在被新能源飓风打得乱了阵脚,他们也怕自己的传统汽车产业复制诺基亚手机的悲剧吧。

  视角拉回到中国,说到产业升级,就离不开新能源(低碳)板块,这也是我一直比较看好的产业升级板块,因为新能源板块算是我国当前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升级的板块,有机会居于世界第一方阵。

  新能源板块包含了新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本文有感于最新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聚焦了我对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思考。

  6月3日,中汽协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称,根据其统计的重点企业数据情况,5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176.7万辆,同比下降17.1%。有机构预测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42万辆,而21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7万辆,意味着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翻倍。5月数据不足,我们可以看看四月数据。

  2022年4月(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月),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117.1万辆,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上涨44.6%。

  1-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9.0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2.1%。

  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可以清楚看到,2022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产销整体是负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超过1倍,两相比较下,让人惊叹于新能源浪潮的凶猛。

  (1)自主品牌越来越能打了,22年前四个月自主品牌占比48.2%(历史记录),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按照如此势头,自主品牌国内市占率还会不断上升。当国内市场被自主品牌充分竞争饱和后,那么走出去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2)all in 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是自主品牌表现最爆炸的企业,势头太猛了,这主要得益于比亚迪技术/品牌积累和超前的产能布局。借助新能源东风,比亚迪品牌提升不少,以前逛论坛基本上一边倒埋汰比亚迪的品牌不行、名字老土什么的。在技术支持、销量说话的背景下,揶揄的人显著减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新技术好奇、牌照容易获取、购车补贴及优惠等。更重要原因恐怕是对用车费用的考量,尤其是当下节节攀升的油价,更是助推了人们更多的考虑新能源汽车选项。

  用车成本会深度影响人们的购车选择,毕竟没人会和钱过意不去。我认为全球能源危机会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

  本次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叠加了全球低碳绿色发展大势,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飙涨,这都会系统性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由于我国在传统汽车的包袱较小,同时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此,本轮能源危机或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步入全球第一方阵。

  我国有机会复制日本汽车的成功经验,日本汽车的成功离不开一手低油耗的牌。如下图所示(PS:数据来自中信证券),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发生后,以节油性著称的日系车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1973、1979、1990三次石油危机,帮助丰田成为美国市场市占率最高的外国汽车品牌。三次石油危机中,美国消费端汽油、柴油价格暴涨,一向以皮卡、SUV、大排量肌肉轿车为标志的通用、福特等美系车终端遇冷;而小排量、性价比高的日系车成为石油危机中美国消费者最优选择。三次石油危机,使日韩系车型逐渐主导美国进口汽车市场,丰田汽车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品牌。

  基于对俄乌冲突的观察,情况短期内看不到好转迹象。如此我认为全球能源价格不可能在短期内下降,石油等价格很可能数年维持高位震荡,这样的情况下,油价就低不了,进而会助推人们购买使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汽车。

  总结下来就是,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短期逻辑是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并高居不下会导致油价上涨和传统汽油车用车成本大幅上涨,这会进一步突显新能源汽车使用性价比,最终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

  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期逻辑是全球低碳绿色发展大势以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全球绿色发展已经是明牌,不必多言。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呢?

  主要是传统汽车依靠石油,我国石油不能自给,需要大量对外采购,这样容易被卡脖子,如果换成耗电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可以用水电、风光电甚至核电替代,可以分散汽车能源的消耗,减轻我国对石油的依赖。

  PS:全文以及更多深度思考文章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OR【悟空价投】,谨防假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