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中鐵建工二公司承建的2025年山東省重大實施類項目——國際局通信區域1號機房順利封頂。至此,該項目三棟單體全部實現封頂,標志著總投資近4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45萬平方米的中 國聯通青島國際局通信樞紐樓工程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為北方國際通信網絡布局再添關鍵支點。2024年7月10日,國家在原有9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基礎上,新批復新增6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青島憑借海底光纜等先天基礎優勢成功入選,成為30年來國家首次設立、北方唯.一新增的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這一布局不僅夯實了青島的通信戰略地位,更肩負著重塑北方地區國際通信格局的重要使命。作為項目施工單位,中鐵建工集團第二建設有限公司迅速組建精銳團隊,實現人材機快速集結、跑步進場,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依托該出入口局資質,青島將加速推進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試點;未來樞紐樓啟用后,青島至韓、日、美等國家的國際通信無需經北上廣中轉,時延可降低10毫秒左右,將構建起更高效、更暢通的跨境信息傳輸通道,為數字經濟全球化發展筑牢網絡底座。
勠力攻堅,匠心精鑄破解高荷載等施工難題
受項目特殊定位及既有施工條件限制,該工程對施工工藝水平及資源調配提出極高要求。據中鐵建工集團第二建設有限公司中 國聯通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項目技術部長袁廷威介紹:復雜地質與既有管線保護以及高荷載施工用房是項目的兩大特點也是兩大難點。
在地質條件方面,項目地處原回填土區域,地質結構復雜。項目部創新采用 “全護筒施工 + 自平衡檢測” 方法,倒排工期并細化各階段任務,明確人力、機械等資源投入計劃,僅用65天就完成197根灌注樁施工,扎實筑牢地基,該工法還成功獲評2025年度青島市房屋建筑工法。
針對地下多條無法遷移的國.家.級關鍵設施——國際海纜,項目部組建專項攻堅團隊,施工前創新采用“鋼板樁支護 + 混凝土上蓋”專項保護工藝,在實現既有線纜零損傷保護的同時,大幅縮短了作業周期。
此外,項目對結構承載力要求極高:單位面積承載力達普通住宅項目的5-10倍,zui高達2噸/平方米;樓棟zui高23.9米,結構構件尺寸大,含鋼量高達163千克/平方米。為攻克這一難題,項目部全面統籌人材機資源,實行高密度作業模式,僅盤扣用量就達3000噸,zui高月用工量達4500工日,確保結構安全與施工進度雙達標。
科學統籌,高效執行交出高效履約答卷
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安排,確保各個工序之間能夠高效銜接,實現“支護、主體施工、防護作業”這三個關鍵環節的工序穿插,通過精細化管理,顯著加快工程建設的整體推進速度,確保項目能夠按時甚至提前完成。
值得注意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全方位利用BIM模型進行土建、機電、裝飾裝修等多個專業碰撞檢查,對存在沖突部位及時反饋設計進行調整;針對重要的施工工藝,進行BIM可視化交底,提高現場施工質量及效率。
據袁廷威介紹,接下來工程將全面進入二次結構、裝飾裝修施工階段,還將面臨機電安裝工程復雜等問題,項目部全體員工將科學統籌、精細管理,確保項目高效履約,高品質投用,為強化青島市“東北亞-美洲”國家數據樞紐地位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