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云區的張先生根據“在線醫生”的建議“對癥下藥”而導致誤診,東方醫院普外科主任朱洪波表示,用手機軟件“隔空看病”不靠譜,極易誤診,不僅耽誤治療,還會面臨維權困境。
近日,連云區張先生的孩子出現咳嗽、發熱癥狀,他覺得看病麻煩,就沒帶孩子去醫院,卻下載了一款手機軟件,按照“在線醫生”的診斷,吃了兩天藥,沒想到孩子癥狀沒有緩解,反而病情加重。隨后,張先生帶孩子到東方醫院就診,孩子被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
通過搜索發現,網上有不少健康類網站,有關求醫問診的手機軟件下載次數甚至多達上萬。它們多數都有免費咨詢、在線診斷、健康服務等功能。有的軟件為在線解答的醫生標明了工作單位、姓名、專業等信息,但大部分軟件的“在線醫生”信息非常不全面,有的甚至連姓名和工作單位都沒有,更別提“在線醫生”有任何從業資質證明。
此外,曾有不少媒體報道過患者因輕信“網上看病”而造成誤診的事件,甚至有人因為通過網絡盲目搜索藥物,結果吃到令自身嚴重過敏的藥物而休克、昏迷,險些釀成悲劇。
據東方醫院普外科主任朱洪波介紹,在手機上“隔空”查詢病癥,首先患者提供的信息可能并不全面,一些癥狀的細微差別都可能是不同疾病導致的,在醫院坐診的醫生不僅要聽病人描述癥狀,更要直接查看其身體情況,而手機軟件比較機械,它無法判斷個體的差異,看病缺乏直觀性和客觀依據。此外,同樣的疾病、同樣的藥,在不同人身上的治療效果都不一樣,僅憑患者的幾句網上咨詢就下診斷,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朱洪波表示,很多軟件并未對醫生的從業資質進行核定,一旦出現誤診,患者將無法找到網上的醫生,責任很難追究,有關部門也很難對具體的診療行為進行調查取證,患者將面臨維權無門的境地。
朱洪波建議,患者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診治,以免耽誤治療。
你有用過手機看病軟件嗎?你怎么看手機看病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