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我國的提速降費力度逐年加碼,政策成效明顯。根據三大運營商財報以及工信部公開數據,2014至2017的四年中,三大運營商流量資費均價分別為134.7元/GB、78.1元/GB、47.88元/GB、26元/GB,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近三年的降幅平均在40%的水平。
隨著三大運營商相繼推出不限量套餐,資費價格戰愈演愈烈。截至2018年7月底,國內流量資費降幅已經超過50%,遠高于國家提出的降費30%目標,與歐洲28國和新加坡的年均20%溫和下降,以及韓國連續三年資費不下降,我國的電信資費降幅當仁不讓地居全球前列。
在資費絕對值上,我國也是優于上述國家。由于運營商套餐的設計都是遵循“量大從優”的原則,結合我國當前移動用戶月均DOU(數據使用量)5GB的因素,我們重點比對了各國數據流量在10GB套餐,或是不限量套餐的限速門限為10GB左右的套餐。
對比發現,我國三大運營商資費在6.8~8元/GB之間,而表1中資費低的英國和意大利均高于9元。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月均5GB的流量消費,已然無法滿足20%的重度手機用戶。我國三家運營商也相繼推出了更高限額的不限量套餐。國際通用套餐設定是流量達到一定限額后會限速,也有個別國家如芬蘭、美國,套餐是按照不同速率、不同內容進行分檔。
以我國不限量套餐中,限速門限40GB為例,資費水平在199元/月左右。對比英國、意大利(大致價格在人民幣220 元/月)要便宜近10%以上。芬蘭、美國等國運營商推出的按速率計費(不限流量)和按內容計費等不同的套餐設定,費率在人民幣220~500元 /月之間,雖資費水平顯著高于我國,但用戶的使用體驗非常好。
而法國SFR針對重度用戶推出了20歐元不限量限速門限50GB的套餐,折合人民幣僅150元/月, 約合3元/GB,這是針對細分的高流量需求消費人群進行的商業模式設計。對比看,法國SFR似乎要比我國運營商在商業創新上更激進,對用戶較多的實惠。事實上,這是針對極少數細分人群的套餐,并沒有普適性。
評價國家之間通信資費水平的標準,應該是參照覆蓋80%用戶的資費水平,而不應該是某一個面向特殊人群的特別套餐,法國SFR的該150元/月套餐僅適用細分人群。因此,服務于80%消費者的10GB檔套餐,更能體現我國資費水平,平均單價7元/GB的良心價格,彰顯了我國極低的資費水平。
影響消費體驗的核心因素:不僅是低資費,還有網絡覆蓋和下載速率。移動互聯網時代老百姓對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不僅包含單比特資費情況,上網的體驗更加關鍵。影響上網體驗的核心因素有三,是移動網絡覆蓋情況,決定了能否隨時隨地有4G上;第二是上下行帶寬,直觀感受是下載速率,決定打開高質量視頻和圖片的速度;第三是低時延,決定了各種APP使用是否有卡頓。
我國的4G網絡覆蓋廣泛, 4G基站總數截至2018年Q1超過336.9萬物理站,超過全球所有4G基站總數的50%,實現了所有城區、主要道路、旅游景點及大部分重點區域的覆蓋。
如果以每百萬人口對應LTE基站數來衡量各國運營商在覆蓋上的投入情況,我國遠高于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多數運營商。其中,移動以683位居第四,僅落后于芬蘭Elisa、美國Verizon、韓國SKT。
在4G下載速率上,根據寬帶發展聯盟發布了第20期《寬帶速率狀況報告》(2018年第二季度)顯示,截止至2018年第二季度,我國移動寬帶用戶使用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0.22Mbps,同比2017年第二季度提升50.2%,相比部分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但相比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家,4G網速表現出色。尤其是在網絡覆蓋程度方面,4G名列全球前茅。要知道,很多國家空有較高的4G下載速度,但沒有很好的覆蓋,僅在城市地區能體驗到高速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