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七件當代玉雕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永久收藏,包括玉雕大師翟倚衛(wèi)的《別尋方外去》,即日起向公眾開放展出。
說明了秉持工匠精神的玉雕在長時間的缺席之后,走進世界頂級的藝術殿堂,邁出了當代玉雕藝術品走向世界主流藝術的步。
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化,玉的雕琢歷史、文化從未間斷。現(xiàn)在的新工具、新技術、新創(chuàng)意為玉雕作品走出國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是強大的后盾。大英博物館之前收藏的所有玉器年代都在乾隆之前,這是當代玉雕作品首次進入世界頂級博物館正式藏品之列。
本次被收藏的七件館藏作品形式包含玉牌、器皿、擺件,材質(zhì)分別為白玉、青玉、碧玉。這幾件作品將現(xiàn)代的美術理念植入傳統(tǒng)玉雕中,令玉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非常高的藝術附加值。在館內(nèi)次展出生活在21世紀的玉雕工藝師的作品,這些當代玉雕告訴我們:在今時今日的,玉器依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左圖:《春之韻》;右圖:《別尋方外去》)
此外,應大英博物館特別要求,翟倚衛(wèi)大師還創(chuàng)作了名為“春之韻”的過程性作品,于10月5日被正式館藏并陳列在Alleyne玉器廊玉器雕刻方法展區(qū)。“為了向世界完整展示玉雕的精湛技藝,他們希望能夠收藏一件半成品。所以這件作品沒有經(jīng)過打磨的工序,以便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雕刻的線條,對雕刻工藝的整個過程有更為直觀的了解?!钡砸行l(wèi)說?!秳e尋方外去》等七件作品能被大英博物館館藏并非偶然。這一切的源起,還得回到2014年由同濟大學寶石中心(TGI)發(fā)起并承辦的“玉之東西 當代玉典”大師聯(lián)展,這次交流活動加深了大英博物館的相關專家對于當代玉雕文化的認識,也架起了一座中西交流的橋梁。2014年-2015年間,大英博物館東方玉器部工作人員兩次到翟倚衛(wèi)工作室參觀,稱沒想到當代玉雕發(fā)展得這么好,提出要把當代玉雕作為館藏。經(jīng)過反復論證和考慮,今年終選定了《別尋方外去》這件作品。
(圖:《春雨夢云》)
(圖:《東來紫氣滿香關》)
(圖:《赫赫姜嫄》)
(圖:《勝日》)
(圖:《雨瀝》)
(圖:《早春》)
玉文化從遠古走來并在不斷進化中代代相傳,雖然近200年間,它的發(fā)展常被認為處于停滯,而今,正處于又一個攀升期,當代藝術家們比前輩視野更開闊、個性更鮮明,獨特的藝術家風格正逐漸成型。新工具的出現(xiàn)和創(chuàng)意使得當代玉雕得以超越乾隆時期的輝煌。
(AM 8:00-12:00 PM 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