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醫療
基于5G技術高穩定、低延時的特性,2019年7月,北京協和醫院成功開展了與對口支援單位間的5G遠程眼科會診,完成了全球首例5G遠程眼底靶向導航激光手術治療。
與4G相比,5G的用戶體驗速率提高10倍,無線接口延時減少90%,足以支持遠程手術。數據以光速在天空中往返奔波,但距離遙遠的遙控者和操作者能時刻緊密相連,遠程就名醫不再是難題。
5G教育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學校無法按時開學,遠程教育成為了師生上課的新方式,但一些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還是難以通過視頻完成教學……別擔心,其實早在2019年,北京、貴州、西安三地就進行了一場5G+超遠程虛擬仿真實驗。學生們在虛擬仿真環境中,和異地的小伙伴共同操作,實現了C919飛機大部件拼裝。實驗數據往返有4000 多公里,但延時只在 38 毫秒以內。
這場實驗的成功,就得益于5G技術的峰值速率相比4G提高30倍,流量密度提高100倍,讓海量數據頃刻可至。更多的數據意味著更高的分辨率、更飽滿的聲音和更低的延遲。
5G時代的到來,使得像虛擬現實這樣更沉浸的遠程教育成為可能。未來孩子們上網課,除了能通過視頻聽講,還能在線參與仿真實驗,與老師實時互動。
5G農業
5G網絡每平方千米可支持100萬臺設備,萬物互聯成為現實。數量龐大的傳感器收集數據,通過5G網絡發送到中控計算機;計算機做出決策,再通過5G網絡通知各臺機器執行——智能化和自動化得以實現。
5G技術應用在農牧領域,通過自動精準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產量、降低農藥和飼料等的消耗。2020年,浙江的一塊試驗田產量提升了20%,用工成本減少了10%,化肥農藥消耗減少了8%;國內某公司開發的智慧畜牧云系統,能夠全方位監控牛的營養、健康、環境、自動化飼喂、牧場管理等,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健康水平。
5G工廠
5G重要的變化,是從面向個人擴展到面向產業。
工業互聯網相比民用互聯網要復雜得多;而可靠性更高、帶寬更大、同時連接數量更多的5G,能夠滿足工業互聯網的要求,助力制造向更精確更先進的方向邁進。
南京濱江5G智能制造基地是全球首個5G應用型智能制造基地。該基地踐行“用5G制造5G”理念,將生產制造與5G技術深度綁定融合,實現全方位數字化、智能化,打造“5G+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5G云化AGV小車是車間忙碌的仔。它能夠自動導引自動規劃路線,讓工業機器人能夠協同作業,完成點膠、裝配、貼標等工序。除此之外,基地內還設有8K機器視覺、XR遠程單板維修指定、望聞問切機器人、數字孿生、資產定位、智能倉儲等全場景泛5G應用,使生產不良率降低了53%、生產效率提升了27%、生產周期降低了13%。
5G城市
當5G走進城市,我們每個人都會從中受益。
各類未來世界的電影中設想了無數智慧城市的模樣,而5G帶來萬物互聯,其高帶寬、低延時、高速率的特性,讓大量傳感器獲取的海量數據,成為城市管理的決策基礎。
江西鷹潭是推進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安裝了13萬塊物聯網智能水表,每年節水240萬噸;安裝1.1萬桿智能路燈,相同條件下節能30%。能隨時查詢車位的智能停車系統已經成了市民生活的剛需。
城市基礎設施實時感知,海量物聯網數據實時匯聚,跨部門、跨業務共享,智能分析支撐城市綜合管理決策。智慧水務、智慧交通、智慧路燈、智慧停車等43個類別的物聯網應用場景走進生活,移動物聯網網絡覆蓋密度和質量全國領先,為實現“碳中和”做出了有意義有價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