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綁定支付寶,朋友借號使用,輕易將卡內錢轉走。近日,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馮某以涉嫌盜竊罪提起公訴。手機借他人,支付寶是否會被盜引發關注。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如果支付寶登錄密碼和付款密碼設置相同,或是對賬戶持有者特別熟悉的人借走手機后,有可能進行轉賬操作。支付寶客服人員表示,將綁定后的手機號借給他人使用存在被盜風險,并提醒用戶出現此類情況后應立即致電客服熱線將賬戶凍結,以免個人賬戶財產受損。
防范: 登錄密碼和付款密碼不可相同
在付款階段需輸入付款密碼。在使用支付寶時,系統會提示用戶登錄密碼和付款密碼不可設置相同。而要得到付款密碼的話,除了需要手機校檢碼外,還必須知道該支付寶賬戶所有者設置的密碼保護問題答案或其綁定的銀行卡卡號。因此,如果不是對賬戶所有人十分熟悉的人,是很難攻破這后一道防線的。
事件
綁定支付寶的手機號借同事 支付寶內的錢被轉走
據檢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馮某與被害人王某原系某中介公司的同事,因被告人馮某沒有北京地區的電話號碼,王某便將自己綁定了支付寶的手機號碼借給馮某使用,在借用時,王某還特意告知馮某把該號碼保存好,因為該號碼綁定了他的支付寶。
1月12日,被告人馮某在朝陽區朝陽路的一家網吧內,登錄了被害人王某的支付寶,輸入了王某的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修改了密碼,修改成功之后按照提示把金額輸入成3000元,后輸入了馮某自己的農行卡號,點擊確定。之后馮某又操作了一遍,兩次總共從被害人賬戶轉賬6000元。
被害人王某的手機收到短信提醒,查詢錢款去向得知被盜后報警,不久馮某在外地老家落網。
檢方提醒:手機丟失應立即補辦號碼
朝陽檢察院黃婧檢察官介紹,很多常在網上購物的人,喜歡在支付寶內充入一定數額的錢,而支付寶引發的犯罪也日益增多。
支付寶修改密碼的程序是通過手機號碼的短信驗證和支付寶本人的身份證號碼即可以修改。犯罪分子在掌握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后可以通過被害人的手機號碼進行操作修改密碼進行轉賬。也有其他案件中犯罪分子在掌握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后,通過一張假的身份證去補辦手機卡,通過手機短信加上被盜的身份信息,就可以直接修改支付寶的相關密碼的情況。
黃婧提示說,綁定支付寶的手機號碼一定要妥善保管,如果手機號碼突然丟失,應當立即查詢并及時補辦;如果發現支付寶賬戶被盜刷,一定要盡快報警。
實驗
通過短信改付款密碼需過“回答問題”關
根據支付寶官方網站上的說明,用戶在忘記登錄密碼時,支付寶會向綁定的手機號碼以短信形式發送校檢碼,用戶憑借這個六位校檢碼,可以找回登錄密碼,順利登錄支付寶。
北青報記者用自己的支付寶賬戶做實驗,先以忘記登錄密碼為由成功獲得校檢碼登錄支付寶,后又通過轉賬到銀行卡的方式,成功地將款項匯給了他人。
但北青報記者在操作中發現,在付款階段還需輸入付款密碼。如果用戶登錄密碼和付款密碼不同,要得到付款密碼,除了需要手機校檢碼外,還必須知道密碼保護問題答案或其綁定的銀行卡卡號。如果對賬戶所有人不熟,很難獲得這些信息。
回應
支付寶客服:手機借他人 支付寶存被盜可能
通過手機短信,支付寶會否被盜引發網上熱議。有騰訊微博網友提出疑問,綁定支付寶賬戶的手機或手機卡借給他人,真的不安全嗎?北青報記者就此咨詢了支付寶的客服人員。
客服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把綁定后的手機卡或者手機借給他人,確實存在支付寶內所存余額被盜取的可能。客服人員表示,如果發生綁定賬戶的手機或手機卡外借的情況時,好時間致電客服電話,凍結自己的支付寶賬戶,以防個人財產受損。
對于因為這樣的方式被盜后,支付寶方面是否該承擔賠償責任一事,客服人員稱需要將被盜取賬戶的情況提交支付寶工作人員審核才能確定是否屬于賠付范圍。“我們無法保證一定會賠償,因為是您把手機給別人的。”客服人員說。
調查
辦理手機卡需帶身份證原件
網上有不少不法分子將公民個人信息打包公然出售,北青報記者在網絡上發現,個別以200元左右的價格打包出售大量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
那么如果有人以此盯上了支付寶,使用網上購買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補辦手機卡盜取支付寶余額是否有可能?
記者咨詢了移動、聯通和電信這三家運營商的客服人員后發現,要實現這種手段較為困難。首先,補辦手機卡的個人必須持補辦號碼機主本人和代辦人的身份證原件前往柜臺進行辦理。單純憑借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柜臺客服專員是不能為其補辦手機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