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眾旅行體驗備受追捧,老牌目的地如何保持新鮮感和競爭力?
在會玩的操盤手眼中,沒有過氣的城市,只有跟不上時代的舵手。
這可不是夸張,咱們可以盤盤那些經久不衰,不用怎么宣傳就能不缺客的旅游目的地,總結規律無非兩點:
一資源夠硬,老天爺追著喂飯吃,什么山水人文,你家獨一份兒。比如北京,國內外游客,想看正牌故宮、長城,那就得來北京,去別地兒看不到。
所以在新媒體旋風刮得大時候,別家文旅都快玩出花了,北京文旅但凡一動,就會有網友留言起哄,你可別宣傳了,北京人都快沒地兒待了。
第二腦子靈活花樣夠多,這邊新鮮體驗還沒玩兒夠,那邊新的元素就又加碼了。什么叫常來常新,你打卡的速度趕不上別人上新的速度,自然也不會愁客源。
這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可以參考境外目的地,素有“大自然中的城市”之稱的新加坡。從80年代因私出境剛剛放開的時候,“新馬泰”就是經典跟團旅行目的地。
這么多年過去雖然游客旅行方式和偏好發生巨大變化,腳步也遍布全球角落,但因為地理位置近、安全且基本無語言溝通障礙,新加坡仍是很多國人鐘愛的目的地。
就看2025年,根據新加坡旅游局公布的新數據,1-7月從入境新加坡旅行的游客數量就已經有約190萬人次,仍舊穩穩占據其一客源地位置。
這份吸引力和競爭力,除了大家印象中的發達國家,基建完善,干凈整潔、井然有序之外,更離不開的就是作為旅游目的地對市場風向的敏銳洞察和體驗創新能力。
邊不少去過新加坡的朋友都提過一個共性發現,就是這里追趕潮流元素的速度簡直比國內一些目的地城市都快。
比如潮玩頂流“拉布布”,今年6月才算是在國內真正破圈大火,而新加坡去年就已經有限定版魚尾獅拉布布,并在當地引發排隊搶購的熱潮。IP大火之后,為了去找這款限定玩偶而專門去新加坡旅游的年輕人就有不少。
新加坡旅游局也抓住機會,跟泡泡瑪特簽署了為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不僅促成新加坡成為今明兩年國際潮流玩具展在以外的舉辦地點,泡泡瑪特相關IP形象還會在明年一季度現身萬態野生動物世界園區。屆時對于喜愛泡泡瑪特的玩家來說,又多了一個奔赴打卡的理由。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也是如此,作為頭部音樂節IP之一,應新加坡旅游局之邀在今年9月落地圣淘沙名勝世界舉辦首場海外活動。
還有各類網紅餐飲潮服品牌,國內不好排隊的,到新加坡也能碰碰運氣說不定就能搶到手。因為這些品牌IP的海外首店很可能就會開在新加坡。
以至于不少到了新加坡的游客調侃說,這國好像出了,又好像沒出,感覺自己吃的喝的玩的看到的,很多都跟國內幾乎同步,沒有什么信息差。
甚至是包括各種支付體驗、APP應用,就連大眾點評必吃榜、黑珍珠,都能找到新加坡餐廳的專門排名。
一方面跟企業走出去的出海戰略息息相關,新加坡市場的安全配套條件對這些企業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印證,新加坡確實是足夠開放包容和善于接納新事物的。
就拿支付方式為例,別的目的地可能只有部分場景支持支付寶、微信掃碼付款,而新加坡已經開始推廣掌紋支付。這即便在國內很多景區也并不常見。
這份風向趨勢洞察力和快速推進落地的行動力,就是新加坡能夠保持自身新鮮感,不斷刷新體驗和標簽的重要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