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各大網絡媒體都在熱炒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全線虧損”“虛擬運營商陷入垃圾短信陷阱”……諸如此類的標題不時的躍入眼前。目前42家虛商發展了1000多萬用戶,但真實有效用戶有多少呢?虛商以虧在哪些方面?吉號吧小編通過各方搜集,得出以下分析結論:
在這里,我們通集搜集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將虛擬運營商的用戶分為三類。
類:真實用戶
這類可以說是真實的170號碼用戶,170號也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通信工具。但是在這群用戶中,有三分二的用戶是用170號來發垃圾短息、以及騷擾、詐騙電話的。其中不乏“包小姐”“冰毒”“槍支買賣”之類,被不法分子所用。
9月底,工信部就170號段垃圾短信息治理問題約談了7家移動通信轉售企業的負責人,說明170號正在淪為垃圾短信的主陣地。這對于初出襁褓的虛擬運營商來說可不是好兆頭。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歸根結底,還是利益,虛商們為了擴大用戶基數,為了掙錢,也是拼了,但法規還是要遵守的。
第二類:水軍用戶
現實中,大部分網絡營銷公司都會和一些卡商合作,這些卡商手頭有幾萬甚至十幾萬個手機號,而其中170手機號作為低成本的號碼,必然是他們的,他們用這些170號發送驗證碼,用于登陸微博賬號,刷APP,微信公眾號,以及一些自媒體號,這些手機號產生的流量費用很少,加之一些虛商還送流量,所以,這些號基本上給虛商帶來不了收入,反而占用了寶貴的號碼資源。而且由于一些號段是要向運營商付費的,既所謂保底收入,所以這類水軍號越多,虛商虧的越厲害。
第三類:沉默用戶
在170用戶中還有這樣一部分用戶,他們開通了170號后,基本不用,使之成為一個死號,但有虛商為了保持用戶規模,長期不清除這些死號。同時,因為現在虛商主要靠渠道商放號,大量碼號積壓在渠道商手里。去年年底前,在三部委未正式下發有關手機實名制,整治黑卡通知前,渠道養卡問題非常嚴重。如今這些卡大部分成為黑卡,沉睡在渠道里。
從虛商目前用戶構成看,能真正為虛商帶來收入的不及三分之一,而這些用戶多數又都是低收入,低消費用戶,因此,虛商虧本也就在必然之中。加之前期品牌、人力、支撐平臺建設巨大,虛商要想依靠轉售業務賺錢,短期內絕對是不現實的。當然,對于多數虛商企業,他們運營虛擬通信的動機根本并不在靠轉售贏利,而是借雞生蛋,接著虛商的牌子,講個圈錢的故事,然后去資本市場套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