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大營商中,只有聯通還在布局2G/3G的擴容工作,4G單品牌的用戶數處于低。這也直接導致聯通用戶數不斷縮水,截至今年8月的新統計數據顯示,從2015年2月以來,聯通累計流失的用戶數超過1.1億戶,而早投入4G的移動4G用戶總數達到2.29億戶。
8月24日,三大運營商正式進行了人事調整,工信部副部長尚冰接替奚國華出任移動董事長,而聯通電信董事長互調,王曉初接棒聯通,常小兵赴任電信。
履新后的王曉初在9月初前往山東調研時就提出,聯通資源要快速投向4G網絡,加強4G業務宣傳,強化公眾對聯通4G的品牌感知。這被解讀為聯通4G戰略重大轉向的積極信號。
9月22日,聯通發布了新一代網絡架構白皮書,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對外宣布,聯通將加速4G網絡建設,加快載波聚合(4G+)、VoLTE的部署,提升市場競爭力。
聯通此時選擇全面切入4G市場為時不晚,但要迎頭趕上,相當考驗決策層智慧。在比拼網速、覆蓋之外,運營商需要來一場深度變革。畢竟,運營商未來大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更多未知的潛在對手。希望盡快布局4G。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宣布,聯通將在今年內建設50萬個4G基站,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總數超過120萬個的3G+4G基站群,覆蓋接近95%的人口。
這個規劃比電信整整晚了半年,但建設規劃大抵相當。此前,電信曾對外公布,計劃在今年底前建設超過46萬個4G基站,使全國4G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在移動面前,聯通和電信的實力仍然有所不濟。移動在4G戰略上走得早,跑得快,截至7月底的數據顯示,移動已經建成94萬個4G基站。無論從在網用戶數還是基站規模,都遙遙領先于后兩者。
這種“一帶二”的市場格局好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三角形,只不過電信、聯通各有包袱和優劣勢。二者比較類似的境遇是,都是被移動激進的4G戰略推入局的。先布局4G 的移動用戶發展迅猛,對競爭對手爭奪高端用戶的趨勢也相當明顯,這亦導致一開始處于觀望狀態的電信、聯通用戶數陷入負增長。
電信、聯通目前3G/4G用戶數大抵相當,4G基站建設規劃也大致相同,二者的優劣勢在于,電信年初就確定了4G路線,搶先起步;但聯通3G采用全球通用的FDD LTE制式,4G可平滑升級,在4G建網上不僅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
9月22日,聯通發布的新一代網絡白皮書中提到,新一代網絡將構建成面向內容服務的開放商業生態網絡、面向云服務的極簡極智彈性網絡。
簡而言之,運營商需要設計一張更加智能彈性的網絡,滿足互聯網業務創新對網絡的靈活性、擴展性、智能化、低成本等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大程度地變現網絡能力價值,成功轉型。
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認為,新一代網絡需要在多資源協同下,以用戶和數據為中心,通過在部署、服務和功能等方面進行多維解耦,實現網絡基因重構。
網絡架構重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大型的網絡來說,徹底重構估計要十年左右時間才能基本完成。唯一不影響業務的辦法是新架構與現有架構長期共存,平滑集成。
在漫長的重構期內,運營商還需打通業務端鏈條,實現商業價值的卡位和放大,因為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企業物聯網市場都是一個藍海市場。